5月12-16日,“金輪·棉紡織行業高質量發展調研全國行”調研組走進東北三省。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副會長景慎全,金輪針布(江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孫武、總經理助理童卓睿一行走訪了沈陽、四平、白城、長春、佳木斯等地,了解企業當前生產運營情況,交流行業高質量發展觀點。
東北地區棉紡基本情況
東北,共和國的長子,承載著紡織前輩振興產業、富強國家的夢想,作為我國曾經重要的紡織工業基地,在很長的歲月中親歷并見證了中國紡織工業的輝煌。改革開放后,受沿海地區開放政策吸引,大量資金和人才南下,加上設備老化、成本偏高、產品競爭力不足等問題,東北棉紡織業逐漸衰落。目前遼寧、吉林和黑龍江三省棉紡產能均在10萬至20萬錠之間,企業單體幾乎都在五萬錠以下,三省總產能不超過50萬錠。
雖然東北地區服裝及襪業產業發展較好,但出于價格和品類多樣性考慮,當地下游企業使用的紗線、面料仍以外地為主。當地紡紗企業產品主要銷往東部沿海地區,產品以化纖類混紡紗為主,東北地區棉紡企業幾乎不再使用棉花原料。
企業原料和市場均在東部沿海地區,運輸成本相對較高;另外東北地區企業冬季采暖支出也是很大一塊成本。當地電費0.75元/度左右,多數企業設備較為老舊,萬錠用工在50人上下,工人工資4000-5000元/月,工資在企業所在地普遍屬于中上水平,但招工也十分困難,且員工老齡化嚴重。
堅守與突破
面臨諸多挑戰,東北地區棉紡企業也在積極探索新發展路徑。
沈陽新區弘曲棉紡織有限公司一方面積極走出去在四川建廠,依靠當地能源和人工成本優勢,逐步擴大產能,依靠規模優勢,目前已發展為國內縫紉線知名企業;堅守在沈陽的產能積極研發化纖混紡新品種,并延伸產業鏈發展印染板塊,努力為東北地區下游企業做好產品配套,共同發展。
四平市興大紡織有限公司順應行業發展趨勢每年都會對設備進行技改和更新,設備升級對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明顯提升,企業產品銷售情況良好;長春東方紡織集團有限公司調整產品結構,目前主要產品為化纖色紡紗,產品主要銷往浙江和遼陽地區;吉林四季盛寶紡織有限公司和佳木斯伊佳紡織有限公司采取工貿一體經營模式,生產基地在東北,企業銷售貿易板塊在浙江,這種模式注重資源整合,提升整個產業鏈的效率和附加值,增強了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走訪過程中,調研企業均對金輪針布在東北地區的堅持與服務表示認可,贊揚金輪過硬的產品質量和周到的產品服務,幫助當地企業堅持走高質量梳理的道路,不少企業幾十年來堅持使用金輪,也是基于對金輪的高度認可。
金輪針布感謝了廣大客戶對金輪產品的認可,出于梳理器材領頭羊的行業責任感和國企擔當,金輪針布始終不忘使命,有紡紗的地方,就一定有金輪針布。金輪針布也表示將繼續立足客戶需求,服務每一位客戶,與客戶共同進步,共同推動中國棉紡織行業的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