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7日,“金輪·2024棉紡織行業高質量發展調研全國行”調研組走進廣東省。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副會長景慎全;金輪針布(江蘇)有限公司總經理黃宏兵、總經理助理童卓睿一行走訪了佛山市、清遠市、湛江市、江門市等地區棉紡織企業,了解企業當前生產運營情況,交流行業高質量發展觀點。
“小而精,小而優”發展模式
紡織產業是廣東傳統支柱產業和重要的民生產業。作為我國紡織服裝產業發展最前沿,廣東依靠區位優勢,與國內外市場緊密結合,能夠最先感知市場反饋,行業最新流行趨勢跟進速度快于國內同行,行業內素有“全國紡織看廣東”的說法。
廣東紡織業發展的一大特色就是以區域為依托,形成了以中小民營企業為主體的產業集群,這些紡織產業集群通過專業化生產與相應的專業市場相互配套,既增強了集群的活力,也帶動了整個行業的發展。
廣東棉紡企業規模多在5萬錠以下,以轉杯紡為主,產品以牛仔紗為主,下游客戶集中在省內多個牛仔布集群。相較過去,全省紡紗產能壓縮明顯,但當地現存企業發展質量優于國內多數同類企業,在產品研發、小批量快反、再生環保紗、上下游協同開發等方面優勢明顯,走出了一條小而精,小而優的高質量發展道路。
南金紡織、廣龍紡織作為再生棉紗線生產企業,與多家知名牛仔布生產企業聯合開發新品,從源頭促進牛仔布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南金紡織是國內最先引進賜來福Autocoro10全自動氣流紡紗機的企業,新設備的投入大大減少了企業用工,提質增效效果明顯。
溢達高明紡紗廠、中湛紡織充分利用市場信息優勢和人才優勢,在各自集團承擔產品開發和中試生產任務,積極使用新材料、新工藝進行差異化產品研發,發揮集團研發基地使命,開發的新品大規模生產后取得了良好市場反饋。走訪了解到,企業在新型紡紗工藝、多組分混紡和新型天然植物纖維等方面也在積極進行探索,未來這些產品將有著廣闊的市場前景。
開平奔達是集紡、織、印、染為一體的全產業鏈紡織企業,其最終產品貼近市場前沿,使得企業紗線產品能夠及時、針對性的進行調整和開發,讓牛仔布產品擁有更高的附加值,發展也更具可持續性。
高質量發展卡點瓶頸
廣東作為我國經濟第一大省,制造業發展活力強勁,并擁有龐大的企業群體,產業工人可選擇機會多,棉紡在“搶人大戰”中無明顯優勢,棉紡企業一線操作工和專業人才嚴重短缺。高質量發展中,人是核心資源,以行業目前情況,未來幾年行業將受到較大挑戰。
廣東棉紡企業小批量、多品種、快速反應和研發能力強的生產優勢與當前行業普遍流行的大型自動化生產線契合度不高,很容易出現產能閑置或利用率不高的情況。如何在小批量多品種的生產方式中合理應用自動化、智能化技術,需要在軟硬件、生產流程布局以及人才培養等多個方面進行系統考慮。
內外銷市場的低迷,導致行業內卷加劇,虧本運營、壓價銷售、回款周期延長等現象普遍存在,嚴重影響了行業的健康運行,雖然能夠實現產能優化的效果,但有劣幣驅逐良幣風險。行業的高質量發展需要一個良性的運行過程,如何營造安全正常的市場競爭機制,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市場大環境不好,廣東棉紡企業盈利情況不及往年,但依靠強大的適應能力和靈活的經驗理念,企業仍然可以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之路。走訪企業表示,廣闊的內銷市場,以及防止工業“空心化”的發展思路,讓棉紡織企業在未來中國依然會有發展空間;同時,國家“一帶一路”政策也為企業出海指明了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