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 市場原料 | 統計集群 | 紡紗織造 | 品牌推薦 | 人力資源 | 標準與檢測 | 非棉與展覽 | 節能環保 | 協會之窗
當前位置:首頁->協會之窗->協會動態
2023全國漿料和漿紗技術年會成功召開

 

1117日,“祥盛·2023中國棉織產業(無錫)發展大會暨全國漿料和漿紗技術年會”在無錫成功召開。大會以“減耗降碳,精智織造”為主題,邀請了紡織高校和產業鏈上下游知名行業專家和學者,共同探討交流行業發展經驗,分享產品開發新理念,分析行業智能化發展趨勢,引導建立行業可持續發展體系,倡導行業綠色發展理念,促進行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會議由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主辦,中棉行協環保上漿專業委員會、中國紡織工程學會棉紡織專業委員會承辦,江蘇祥盛宜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協辦,特思達(北京)紡織檢定有限公司、江南大學紡織科學與工程學院、無錫一棉紡織集團有限公司特別支持,合肥潤力紡織新材料有限公司、山東鄒平天美紡織助劑有限公司、上海立明助劑有限公司、上海新齊力助劑科技有限公司、蘇州高禾國際貿易有限公司、蘇州黑螞蟻物資有限公司、鑫西達(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宜興市軍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支持。

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會長董奎勇,中國紡織工程學會副理事長、江南大學原副校長、紡織研究所所長高衛東,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環保上漿專業委員會主任、江蘇悅達紡織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戴俊,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副會長、無錫一棉紡織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周曄珺,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副會長王耀,江蘇祥盛宜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黃豪宇等領導,以及來自紡織高校、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負責人近200人出席了會議。




、

上、下午的會議分別由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副秘書長歐陽夏子、主任李繼國主持。


領導致辭




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會長董奎勇致辭表示,今年以來,受到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影響,我國紡織行業產銷形勢較上年總體更顯嚴峻。出口方面,近年來我國棉紡織產業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體系中的地位有所削弱,中國占發達國家市場的服裝進口份額逐步下滑。內需方面,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經濟呈現回升向好態勢。在一系列穩增長穩就業政策有力支撐下,內需市場穩步恢復。行業保持韌性,對后市預期及經營信心有所改善,呈現恢復向好態勢。

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是新發展階段的內在要求。漿紗工序作為織前準備生產中最重要的環節,需要積極探索創新,采取更加環保、更可持續的措施來降低碳排放,做出應有貢獻。

為加快實現織造生產的綠色低碳目標,董奎勇提出幾點建議:一、加快推進智能化進程;產業智能化是大趨勢,是企業搶占未來經濟和科技發展制高點的戰略選擇。二、加強產業協同創新;碳達峰碳中和已經成為國際共識、國家戰略,也是行業發展必走之路,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綠色生產的重要性。三、重視技能人才培養;人是企業發展根本,希望企業更加主動、更加有針對性開展技能人才培養,為企業健康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儲備。董奎勇激勵棉紡織行業同仁,要保持定力,增強信心,增加韌勁兒,做最好的自己,為產業鏈供應鏈安全與穩定貢獻力量。




江蘇祥盛宜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黃豪宇致辭表示,目前,國內外市場整體需求疲軟,行業內卷越來越嚴重,棉紡織行業作為民生傳統的產業同樣面臨著嚴厲的考驗;但我們堅信所處的行業不會消失,企業要努力提高自身企業的產品競爭力,只有不斷地在提高產品質量、提升生產效率、減少生產能耗、降低生產成本上下功夫,才會使企業得到良性、可持續的發展。祥盛將持續科技創新,助力棉紡織行業實現精智織造。

江蘇祥盛宜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專注于多單元漿紗機的生產制造,擁有多種新型漿槽設計的漿紗機,其產品還包括牛仔紗線染漿聯合機、預縮機等;公司始終以創建國際一流紡機品牌為目標,堅持以科技創新為動力,通過與院校深度開展產學研合作,建立了完善的科技創新體系,不斷推進漿紗、牛仔染色裝備技術的進步,引領產品向高速、寬幅、低耗節能、智能方向發展。




  會上,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會長董奎勇和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環保上漿專業委員會主任、江蘇悅達紡織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戴俊為“中棉行協環保上漿專業委員會”新增委員東華大學教授張斌和江南大學副研究員王靜安頒發聘書。


專題演講




當前,數字化建設正在推動和引領棉紡織行業向高端化、智能化、 綠色化發展。無錫一棉紡織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周曄珺以《數智賦能精細管理,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為題進行精彩分享。周曄珺表示,無錫一棉是具有百年歷史的紡織國企,曾經是中國民族工業的典范,現在是中國棉紡織行業的排頭兵,企業產品出口全球紡織高端市場,特高支紗的市場占有率位居全球第一;介紹了“數字一棉”的發展歷程和企業數字化轉型的背景情況,詳細分享了企業在頂層規劃與設計、組織與領導、人才和資金保障、建立研發平臺、智改數轉、全面推行數智賦能生產經營管理、創建銷售新業態等多方面的創新舉措以及實現的價值效益。周曄珺強調,無錫一棉在轉型升級上的探索實踐,更加堅定了建設“數字一棉”的信心,將繼續努力,攜手共進,創新發展,為中國紡織高質量發展作出貢獻。




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副會長王耀作《我國紡織上漿產業現狀及發展趨勢》的專題報告。王耀主要從棉紡織產業整體情況、經濟運行、紡織上漿產業的特點等方面介紹我國紡織上漿產業現狀。王耀表示,棉紡織行業規模和裝備逐步調整優化,設備生產效率提高,紗、布產量基本穩定,纖維加工量占全部紡織行業的1/3,棉紡織行業是紡織工業中最大的基礎性行業,更是中國紡織工業國際貿易的主力軍,對國計民生貢獻巨大。在國家政策支持下,棉紡織行業生產有序恢復,高質量發展穩步推進。但行業運行整體呈現“強預期、弱現實”特點,仍面臨較大壓力?!笆濉币詠?,我國棉紡織行業漿料耗用量總體呈現下降趨勢,年均漿料用量超過90萬噸,其中,變性淀粉類漿料占比超三分之二,聚乙烯醇(PVA)占比近兩年有所上升。王耀分析,未來,紡織上漿主要向綠色減碳和智能制造方面發展,聚焦環保上漿、低上漿率、配方簡單、退漿簡易,漿紗設備更趨于智能化、數字化。




漿紗機作為織造準備機械的核心,在寬幅化、大卷裝和高速化方面不斷取得突破。中國紡織工程學會副理事長、江南大學原副校長、紡織研究所所長高衛東以《國產漿紗機技術的發展歷程與展望》為主題進行分享,介紹了經紗上漿的起源和三要素體系、漿紗機的構成和主要工藝參數以及不同階段國產漿紗機的技術特點、發展歷程及創新內容。高衛東表示,經過數十年來的發展,國產漿紗機的技術有了長足的進步,主要體現在品種適應性和產量顯著提高、退繞張力氣動控制技術、高壓壓漿技術、全烘筒烘燥技術、漿紗機主傳動數控技術、無浸沒輥的單上漿輥上漿技術等方面,這些技術的應用,使國產新型漿紗機實現了寬幅、高速、高產、優質的發展目標。對漿紗機發展的新趨勢,高衛東表示,漿紗機在單個經軸張力退繞控制技術、多因素智能修正回潮率精準控制測量技術、漿紗毛羽貼伏量在線檢測技術、基于壓漿力智能控制的上漿率恒定技術、漿紗斷頭撞筘在線監測技術等方面可進一步取得技術優勢,從而引領漿紗機技術的發展,促進漿紗質量的進一步提高。




賽得利市場總監李孝琴 作《綠動未萊 四季皆享——賽得利萊賽爾在梭織領域應用》的主題報告。首先,對全球短纖維的發展情況進行了回顧,并對棉花與萊賽爾價差趨勢、消費者對紡織品訴求變化、全球短纖維需求、中國萊賽爾產能發展情況等進行了分析和展望;其次,介紹了萊賽爾纖維兼具棉的舒適性、滌綸的強度、真絲的觸感和懸垂風格以及與生俱來的親膚性等特性和紡紗開發成本優勢,萊賽爾價格比棉花低3000元,未來萊賽爾產業規?;?,成本仍有下降空間,紡紗損耗低至3%,紗線加工成本低于純棉紗,純萊賽爾和棉萊混紡在織造工藝中上漿量比純棉少,對織布廠來說,生產萊賽爾產品成本更低;最后,李孝琴強調,萊賽爾屬于全流程綠色纖維,采用獨特的制漿工藝,經認證,在海洋、土壤、淡水環境及堆肥環境中28天可完全生物降解,賽得利愿與產業鏈協同,共建綠色可持續生態鏈。




當前,市場對綠色化學品的呼聲越來越高,無論是法律法規限用物質的頻繁更新,消費者健康意識的日漸增強,還是品牌對供應鏈中化學品要求的逐漸升級,都使企業面臨新的挑戰。特思達(北京)紡織檢定有限公司業務部副經理樊艷坡作了《OEKO-TEX助力綠色化學品的發展》的報告分享。樊艷坡介紹,OEKO-TEX17家獨立的紡織和皮革檢測機構構成,覆蓋了全球70個國家;截至2022年底,全球獲證企業數量達到了21000家,累計頒發證書數量235000張。按照生產階段進行劃分,在輸入端、生產過程和輸出端都推出了相應的產品對環境、有害化學品、可持續生產進行管控,如針對紡織和皮革用化學品的ECP認證、STEP的可持續生產認證、STANDARD 100認證等。ECO PASSPORT 提供了一套處理化學品的綜合性方法,將透明度和檢測結合起來,并且不局限于單純的測試,還有對化學品組分信息的核查,以及生產環節中環境,安全,質量上的評估,適用于紡織或類似行業中使用的所有化學產品,可為企業產品認證保駕護航。




宜興市軍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王正虎代江南大學教授范雪榮作《JD-X漿料的性能及其應用效果》的專題報告,主要從JD-X漿料的研究背景、性能及應用效果三方面進行了介紹。王正虎表示,JD-X漿料是以丙烯酰胺為主體多元聚合而成的一種新型紡織漿料,主要特點是粘附性好、吸濕保濕性強、易生物降解、對環境污染小、能顯著改善淀粉漿料的上漿性能、與其他漿料的混溶性好等;JD-X漿料也是一款創新型功能漿料,隨著其添加量的增加,使淀粉漿對親水性纖維的抱合力顯著增加,在漿紗生產中,才能大幅度地提高淀粉的使用量,為少用、不用PVA提供了堅實基礎。




魏橋紡織股份有限公司處長張華明從創新的途徑、產品創新的方法和創新的效益三方面作了《以產品創新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專題演講。張華明表示,魏橋紡織產品創新主要從科技創新、綠色發展、設計賦能等方面出發,公司聚焦行業前沿和產業重大需求開展研發創新工作,承擔了多項國家級、省部級、中國紡聯科技指導性計劃等科研創新項目,打造出一批市場亮點產品;高度重視自動化、智能化的提升,不斷加快智能化改造,建設綠色智能化工廠,基本實現“無人化”生產;開展產學研合作項目,加快成果轉化;增加萊賽爾、生物基PLA系列、生物基Sorona系列等綠色生態新材料的應用;高效短流程技術應用;生態環保新工藝應用;分析把握流行趨勢,將時尚與創意相融合,創造更高市場價值;并通過產學研產品開發案例分享,詳解公司產品創新的方法和分析科技創新為企業帶來的價值效益。




江蘇悅達家紡有限公司主任孫萬孟以《綠色上漿暨精智織造技術應用實踐》為題進行分享。孫萬孟介紹到,江蘇悅達積極推動以節能、降耗、減污為目標的綠色生產新方式,保證產品環保、減耗降碳、提高企業競爭力。公司年產面料約1900萬米,以家紡面料為主,部分服裝面料、家居面料、汽車裝飾布等,原料以全棉為主,還有滌棉、功能性材料及化纖長絲類產品,90%以上經過漿紗工序,因此減少使用或替代PVA漿料格外重要。根據紗線不同特征,公司在生產全棉40支、60支、80支以下棉類及滌棉緞紋品種時,創新上漿新工藝,實現無PVA上漿。孫萬孟提到,在取代PVA的同時,為彌補淀粉漿膜硬脆及落粉多的缺陷,在線控制好漿紗回潮率是關鍵。公司前織MES、織機監控系統、AI在線疵點檢測系統、智能驗布設備相互關聯,建立面料數據采集和管理系統,實現對面料信息的集中統一管理,低效信息及時推送,生產數據的存儲,追溯及分析,獲得大量的生產和質量數據,有助于優化生產工藝,提高產品質量。




江南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潘如如帶來《織造關鍵裝備數據采集及智能生產管理系統開發》的專題分享,詳細介紹了設備數據采集的三個模塊,數據統一接口模塊、數據轉換傳輸中間件模塊和數據分析、處理與存儲模塊,紡織MES系統包括前織MES系統和織造MES系統,其中,前織MES模塊包括整經管理、漿紗管理和疵點錄入三個部分,織造MES模塊包括織機管理、織軸管理和員工管理。對于未來技術發展,潘如如分析:1.物聯網技術。通過將各種設備和物品進行聯網,提高生產效率和質量。2.數字孿生技術。通過復制生產過程中的物理系統和過程,建立數字化的模型,可以實現更加精細化和智能化的生產過程管理和優化。3.人工智能技術。通過人工智能構建模型,預測生產過程中的問題和異常、優化生產計劃和生產調度、進行生產過程中的質量檢測和控制。4.云端部署技術。云端部署可以實現MES系統的快速部署和升級,降低IT和管理成本,實現數據共享和協同工作以及遠程監控和管理。




江南大學紡織科學與工程學院副研究員王靜安作了《機器視覺技術在漿紗生產上的應用》的專題報告,介紹了機器視覺技術在紡織領域的應用進展、技術價值、技術瓶頸,在漿紗領域應用的技術啟發和技術優勢,分析了漿紗在線撞筘檢測技術和漿紗機在線毛羽智能檢測技術,并對未來技術發展進行了展望。

 

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環保上漿專業委員會擴大會同期召開




專題報告結束后,同期召開了“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環保上漿專業委員會擴大會”。會議由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副會長、中棉行協環保上漿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王耀主持。




無錫一棉部長朱振岳分享了公司產品開發的思路。江蘇祥盛宜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黃豪宇通過案例和數據對比,介紹了漿紗機智能化水平提升后為企業漿紗工序帶來的實際效益和價值。合肥潤力紡織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海峰分享了低上漿技術和易退漿技術在白坯布、色織布、牛仔布上的應用情況。特思達(北京)紡織檢定有限公司業務部副經理樊艷坡討論了歐美紡織品的綠色壁壘,以及國內紡織企業應該如何應對。


 

最后,會議宣布,2024年中國棉織產業發展大會暨全國漿料和漿紗技術年會將由合肥潤力紡織新材料有限公司協辦。會上,合肥潤力紡織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海峰向行業同仁發出邀請。


展示交流




本次年會的產品展示交流區不僅提供了新型環保漿料和織造設備的實物展示,還通過詳細的性能介紹和應用演示,讓企業能夠更直觀、更深入的了解這些產品的特點和優勢。這樣的互動形式不僅加強了企業與產品的聯系,也為企業的未來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


參觀企業




    會后,統一組織參會代表們參觀了無錫一棉紡織集團有限公司的展館、揚子江車間和織造車間,現場學習無錫一棉數智賦能經營管理模式、“數字一棉”智能工廠生產經驗以及轉型升級的創新探索。作為百年紡織企業,無錫一棉紡織集團有限公司有著濃厚的歷史積淀,率先采用信息化技術組織和控制生產輔助管理,創建了行業內領先的工業化和信息化“兩化融合”紡織管理體系,以及節能減排、綠色發展的先進環保管理體系,通過了全國“兩化融合”AAA級認證。參會代表們通過參觀活動深入了解了無錫一棉的綠色智能生產理念、嚴格的質量把控和先進的管理模式。此次參觀不僅可以加深代表們對無錫一棉的全面了解,也為企業的發展提供寶貴的經驗和啟示。 
  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
本網最新
美日韩极品无码
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
京ICP備14037240號-1 公安備案號:11010502039965???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東二環朝陽門北大街18號7層 郵編:100027 郵箱:ccta_bgs@126.com
電話:010-85229649 010-85229419 傳真:010-85229649 2010 版權所有 ? 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