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開局之年接近尾聲之際,中棉行協第五屆二次理事擴大會隆重召開。棉紡織行業正處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外部環境錯綜復雜的關鍵時期,全行業積極應對,奮勇向上,中棉行協以高度的主人翁責任感,與紡織企業一起迎難而上、積極作為。
中棉行協副會長葉戩春對今年的協會工作進行了總結:
促進交流、推動科技進步 協會完成7個專業委員會換屆工作,充分發揮專業委員會作用,促進企業間技術交流,搭建專業交流平臺;推動標準改革,完成了年度紗布行業13個標準的制修訂工作,優化發展導向;促進兩化融合,引導產業轉型,5家棉紡織企業入選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試點企業,10家企業入選“十三五”國際產能合作項目。
密切跟蹤行業熱點 協會人員赴各主要棉紡織生產省份,走訪調研企業600多家,積極反映情況,爭取相關政策支持,如棉花調控政策、國儲棉投放問題,以及出口加工貿易改革;跟蹤企業數據,分析現狀趨勢;開展課題研究,提供政策參考;組織春季、秋季兩次上海國際紗線展,做好展會服務。
助力產業創新升級 加大紗布品牌培育,推動可持續發展;推廣技術應用,引導節能減排;培訓先行,強化人才建設;推進集群建設,搭建合作平臺。
加強組織建設 落實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加強協會組織建設,定期開展員工培訓活動,提高員工綜合素質。
葉會長還對今年以來棉紡織行業的運行情況進行了分析:
第一,原料問題與價格走勢。截至9月30日,儲備棉累計成交265.92萬噸,成交率為88.53%,平均成交價格為13324元/噸,到目前內外棉價差縮??;棉花進口量大幅下降,1-9月棉花進口總量為65.5萬噸,同比下降43.6%;棉紗線價格走勢與棉花基本一致,但時間滯后,波幅平緩;棉織物價格基本平穩,跟漲難度較大。
第二,進出口情況。前八個月我國棉制紡織品及服裝累計出口額為555.3億美元,同比減少2.34%,累計進口額為59.2億美元,同比減少18.72% %,出口壓力較大;1-9月我國累計進口棉紗線145萬噸,同比減少20.5%,累計出口棉紗線27萬噸,同比增長0.37%;1-9月我國棉織物累計出口67.6億米,同比增加12.3%,累計進口棉織物3.1億米,同比減少30.7%。
第三,企業運行質效。2016年以來企業虧損面逐步縮小,但景氣指數仍在50以下;一季度以后經營情況基本穩定;企業主營收入下半年好于上半年。
第四,行業預測。2016年紗布產量預計與2015年基本持平;新年度棉花質量預計總體好于去年,由于新年度棉花供應、內外棉價差以及配額等因素,紡織用棉仍需要進口和儲備棉補充;內外棉價差縮小,新疆紗價格優勢等,能夠有效抑制進口紗;隨著新棉價格及質量預期,寄希望于在生產旺季獲得較好的訂單,以及價格將逐漸傳遞至下游紗布產品,預計全年行業總體運行穩中向好。
中棉行協會長朱北娜在會議總結時談到以下幾點:①產業轉移加速推進。在國家大方針指引下,新疆棉紡織項目推進較快。新疆棉紡織發展,貫徹了大企業進入、高起點建設的發展思路,并且強化了把控總量的意識。另一方面在“一帶一路”政策倡導下,吸引紡織企業向棉花市場自由的地區、能源勞動力成本低的地區、稅負低的地區轉移。②棉花體制改革有進展。在全行業的共同努力下,在很多部門支持調整下,保障了9月份的真空期的棉紡織用棉,抑制住了棉花逆勢瘋漲的這個勢頭。從棉紡織行業角度來看,棉花體制改革有進展但不徹底。棉花體制的改革要體現優質優價,兼顧國內外兩個市場。希望儲備棉投放能根據企業要求投放;希望在配額發放類型上,增加發放一般貿易的配額;希望新疆目標價改革試點政策進一步完善。③產業升級有進步。從協會調研結果來看,越來越多的紡織企業加快生產流程改造,加大了智能化設備的投資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