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領導、各位嘉賓:
大家下午好!
我從協會工作、行業運行情況及今年行業發展方向和重點工作這三方面內容作介紹。
一、2011年協會重點工作
(一)前瞻性課題研究
1、棉紡織行業“十二五”發展研究報告發布
10月該報告對外發布,全面總結了中國棉紡織工業在“十一五”期間所取得的成績,系統地分析了行業在“十二五”所面臨的國內外環境和行業發展中的各種要素,明確指出了中國棉紡織行業2015年以及2020年的發展方向,確立了中國棉紡織行業在我國由紡織大國向紡織強國轉變過程中的地位及發展目標。
2、成立“棉紡產業研究組”
在紡織工業聯合會領導下,成立了“棉紡產業研究組”,全年共編輯了二十二期《棉紡產業研究組工作簡報》,及時傳遞市場及運行信息、棉紡織產業轉型方向,并針對未來發展形勢提出預警建議,供紡織工業聯合會的有關領導以及重點棉紡織企業參考。
3、開展棉花預警系統課題的研究
本課題通過對重點企業原料的使用、產品的庫存動態、紗布生產以及市場價格變化的情況分析,同時將匯總行業信息分析及時反饋給參加企業,對企業判斷行業經濟運行的走向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作用。
4、開展棉花期貨課題的研究
與鄭州商品交易所合作開展了《中國棉紡織企業期貨交易情況研究》,分別對企業進行了實地調研與座談,通過對參與棉花期貨市場的多個案例研究分析,提出了紡織企業要運用期貨套期保值規避市場風險,棉花期貨應為實體經濟服務等研究觀點。
5、開展兩化融合發展課題的研究
中國棉紡織行業被工信部評為優秀試點行業。無錫第一棉紡織廠被工信部評為重點首批兩化融合促進節能減排重點推進項目企業。
(二)信息調研,提出建議
1、行業調研
一年來,分別對河北、山東、湖北、河南、江蘇、福建、江西、新疆等七省一個自治區的78個地市(縣)區、鎮的棉紡織產業集聚地區進行了實地調研,共走訪了189家大、中、小規模的紡織企業,召開座談會30個,撰寫了19份調研報告。通過對占全國60%以上的紗產能的逐一調查,基本摸清了棉紡織紗線生產產量的實際情況,2010年棉紗產量應為2000萬噸左右。
2、召開季度市場運行分析會
在副會長和有關常務理事單位的支持下,發揮中國棉紡織信息網的作用,每季度分別召開重點棉紡織企業參加的行業運行形勢分析座談會。邀請中紡聯、發改委、工信部、財政部、農業部及農發行、中儲棉等部門的領導參加座談。
(三)推動產業轉型,持續發展
1、召開技術研討會
充分發揮協會專業委員會的作用,發揮《中國紗線網》的作用,根據企業需要,召開以推廣新原料、新技術、新裝備、新產品為目的會議,全年有約3000余人次參加了各種主題活動。
2、推動節能減排
①環保上漿。與中紡聯科技部共同組織召開“紡織之光”重點科技成果“新型改性淀粉漿料生產與替代PVA應用關鍵技術”現場推廣會。②果斷解決了綠色和平組織發布報告詆毀我會員單位、乃至影響紡織持續發展的事件。
3、標準工作
組織制修訂了12項行業紗布產品標準并完成了報批稿;組織完成了《棉混紡紗線加工貿易單耗標準》送審稿。
4、品牌推進
①成功舉辦全國首屆“銀仕來”杯大提花面料創意設計大賽。②開展百強企業排名工作。③開展了推薦“中國棉紡織行業推薦最具影響力產品品牌”活動。
4、人才培養
①舉辦了全國粗紗工職業技能競賽。競賽得到了19個省、市地區的積極響應和參與,覆蓋了全行業95%的產能和近5萬粗紗工,經過預賽選拔54名選手參加了決賽。②制定職業大典。
(四)加強組織建設及對外交流
召開第四屆第二次理事擴大會、第四屆第二次常務理事會、中韓會議和第七屆中國國際棉紡織會議;參加了民政部對社團組織的評估;加強協會網站建設,積極為會員單位服務。
(五)2011年會員發展及副會長、理事單位變更情況
截止2011年底,協會會員總數有818家,會員中匯集了全國棉紡織、色織、牛仔布等大型骨干生產企業、相關單位及省市地區的社團組織。
中棉行協的會員單位在行業發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撐和推動作用,根據會員單位入會登記表信息及調研統計,會員企業的紗錠約占全國一半以上,氣流紡占全國40%,織機約占全國25%。紗產量大約占全國的50%以上;布產量約占全國產量的26%。
按照“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三屆八次理事會”決議中有關副會長、理事單位變更及新增會員規定要求,本屆三次理事會一家副會長單位、三家理事單位任職人進行了變更,新增會員87家,名單見材料。
(六)協會2011年財務收支情況
協會上期收入結余28.5萬元,本期會費、資料費、會議費等收入180萬元,本期工資、差旅費、辦公費等支出186萬元,本期結余22.5萬元。
二、2011年行業運行情況
(一)紗、布產量增長,但增幅同比回落
全年紗、布產量小幅增長,棉紡協會調研2011年全社會紗產量在2000-2100萬噸。
(二)產業轉型升級加快
棉紡織企業以提高勞動生產率為目標的產業轉型升級進程加快。在市場需求的推動下,紡織新材料不斷問世,紡織新產品研發加強,產業轉移繼續推進。
2000年以后棉紡先進設備已達到76%以上,無梭織機比重達到50%以上,“三無一精”比重有了進一步提高,提升了紗布產品質量。
(三)經濟效益
全年棉紡織行業經濟效益總體平穩增長,但增速逐漸回落。主營業務收入15468億元,同比增長29.5%,增速較上半年回落4.34個百分點。利潤總額859億元,同比增長30%,增速較上半年回落19.4個百分點。
中小企業遇到較大困難,企業虧損較快增長,虧損企業虧損總額同比增長125%,下半年虧損額快速增長。
(四)進出口額增速變緩,進出口數量降低
2011年,我國棉紡織品及服裝累計出口875.57億美元,同比增長13.38%,累計進口72.72億美元,同比增長11.34%;其中棉紡織品出口262.97億美元,同比增加15.4%,進口59.11億美元,同比增加5.5%,進出口貿易額的增加主要是受產品單價增高的支撐,而進出口數量同比降低。
(五)市場價格全年下滑明顯
價格大起大落,全年總體市場觀望氣氛濃郁,需求不足,產品價格一路下滑。今年以來市場繼續延續弱市行情,春節后經歷了小幅上漲后價格繼續回落,棉花日收儲量增加。至3月13日,國內328級皮棉均價19805元/噸,32支棉紗價格指數26300元/噸,純棉坯布價格指數6.61元/米。國際CotlookA指數3月13日為99.05美元/磅,折1%的關稅為15700元/噸,全月震蕩下行,與國內棉花價格的差距拉大,全國累計收儲棉花285萬噸,其中新疆收儲159.6萬噸。
(六)存在的問題
1、棉價大幅波動,影響市場信心
329級棉花價格指數全年下跌30%,棉花價格的大幅波動,嚴重影響企業信心,市場觀望情緒濃郁,訂單多以小批量為主。
2、企業資金緊張,財務費用增長明顯
國家為抑制通貨膨脹,采取穩健貨幣政策,多次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和存、貸款利息,中小紡織企業融資狀況不如往年,紡織企業貸款利息普遍上浮,棉紡織企業利息支出同比增長35.3%,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突出。
3、市場需求不旺,中小企業開工率下降
歐洲債務危機等影響歐美訂單,國際貿易增速回落,市場需求不足,訂單批量小,中小企業開工率降低。
4、國內外棉價相差較大,企業競爭力下降
3月13日,紐約期貨5月交割價格88美分/鎊,折滑準稅價較目前國內棉價低4000元/噸以上。國內外棉價差距較大,使我國紡織品國際競爭力受到較大影響。
三、今年行業發展方向及重點工作
(一)行業發展的方向
棉紡織企業在2012年乃至“十二五”時期發展方向:提高效率是必然方向,設備改造向連續化、自動化、高速化、信息化方向發展;更加注重管理、產品創新、品牌建設、人才培養和節能降耗。
1、提高裝備自動化程度:如細絡聯、細紗機集體落紗、細紗自動落紗小車改造、先進漿紗機、噴氣織機、全自動筒子紗染色等。
2、自動化、短流程新型紡紗:如半自動、全自動轉杯紡、渦流紡紗。
3、新型特色紗線: 隨著新型纖維、染色纖維蓬勃發展,紗線結構不斷變化,小批量、多品種,使其紗線品種越來越廣泛。如緊密紡及低扭矩技術紡紗,新型纖維紗線等。
4、新型特色面料:隨著人們對個性化和舒適性的追求,及新型紗線的開發、織物結構的創新、后整理技術的應用使新型面料的種類越來越多。如液氨整理技術的應用等。
5、節能降耗:如節能電機、節能風機、新型節能器材專件應用等。
6、品牌建設和人才培養。
(二)今年重點工作
新的一年已經來臨,雖然經濟形勢還存在著一些不確定的因素,但大家對新一年的發展還是充滿著信心。未來一年我國棉紡行業將重點做好五方面的工作。一是要通過不同形式的調研走訪,了解企業的實際情況,結合統計數據進行分析和判斷,為國家制定政策提供更可靠的依據。二是要加大對紡織原料需求方向的研究,推廣非棉纖維的應用。三是繼續推行節能減排、清潔生產,實現“綠色紡織”的目標。四是加強品牌建設,擴大產品的知名度,為企業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五是抓好產品質量,提高產品檔次。
希望全行業面對復雜的國內外形勢,積極的做好準備,兼顧內外銷市場,通過產品研發、新型原料的應用等積極轉變發展方式,不斷提高自身的競爭力。
2011年開展了棉紡織行業經濟指標排名、針織紗測評和推薦行業“最具影響力產品品牌”企業,名單見材料。2012年這些工作將繼續開展。
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