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紗布市場運行情況
對比原料價格發現,粘膠短纖價格在2009年高于棉花,但目前已經低于棉花價格。從2011年原料價格走勢看,3月春節之后,均為下跌。9月,粘膠繼續下跌。隨著國家收儲價格的支撐,原料價格基本平穩,但下游需求依然不旺,棉花并沒有跌到底,此外19800元/噸的棉花價格對紡織品不利,同時造成國內外棉花價格差距擴大。目前中國與國際棉花價格差不斷擴大,與折1%關稅下美棉的差價將近4000元/噸,與印度棉差價達到7000-8000元/噸,巴基斯坦棉花價差11000元/噸。
2011年12月以及2012年2月棉花進口量已創自93年以來的歷史第一、第二高位,我國對棉花的需求還是較大的。紗布與棉花的價格走勢非常接近,當棉價暴漲最高點時,紗布市場需求下降。
2010年以來全棉紗布行情基本跟隨棉花大漲大跌,行情及下游需求在2010年大漲時被提前透支,2011年3月觸頂回落后,下跌行情基本貫穿全年。2011年全年棉花、棉紗及棉坯布分別下跌了29.8%、25.6%和17.4%。在收儲政策作用下,價格趨穩,但市場表現疲弱,企業產銷率下降,虧損面擴大。
受棉花影響,2010年9月份后滌短急漲大跌,最高漲幅達100%,滌棉紗、布漲幅也分別高達92%和80%。但2011年先漲后跌,雖11月底觸底回升, 終因下游需求拖累,2012年春節后持續下跌。在原料成本的支撐下,相比全棉、粘膠類產品,2011年滌類產品降幅最小。
目前,國內行業產銷現狀為高庫存、低負荷。根據100家企業跟蹤數據,中國紗布庫存指數31.2天,中國紡機開機率為65.3%,中國坯布庫存指數達29.3天,中國織機開機率為66.8%。從終端企業的庫存水平看,美特斯邦威庫存超過30個億;去年一季度,李寧服裝訂貨同比下降20%,長絲面料生產企業綜合庫存為1至2個月,是正常水平的兩倍以上。
總體來講,2011-12年市場特點總體為先揚后抑,全年基本一直處于下跌過程中;市場被2010年嚴重透支,行業信心及效益受損嚴重;2012年行情趨穩,但全行業庫存水平很高;收儲政策托底,市場趨穩,但不利于行業參與國際競爭;2012年整體行情將持續弱勢格局。
2012年終端需求的變化趨勢。
中國是內銷與出口市場的晴雨表。2011年化纖面料成交量增長25%,棉類產品下降26%。2010年棉類面料輕紡城占20%以上,2011年為18%。棉紗出口量下降,比重大幅度下滑,全球對棉類制品需求下降?;w紗出口比重上升,值得關注。棉制服裝的出口比重下降,化纖增長。2006年以來,紡織品服裝出口增長,雖09年下滑,近幾年都在增長,但出口增速下滑,2012年1-2月份負增長。
棉紡織品服裝出口變化趨勢。
棉紗布出口負增長,化纖類增長,2012年所有棉及化纖類紗布出口量均負增長。最主要原因是傳統市場出口下滑,歐美日為我國三大紡織服裝出口市場,2011年占我國紡織服裝出口的47.68%,較2010年下降1.14%,去年我國對美國、日本紡織服裝比重均有所下滑,而歐盟略有增長。雖然歐洲及北美洲依然為我國紡織服裝主要出口地,但是去年所占比重出現下滑,尤其北美洲下降幅度較大,這主要是因為我國出口美國比重下降較多。另外,去年我國紡織服裝出口東盟、中東及拉丁美洲比重增長較多,尤其東盟及拉丁美洲,這些區域的后續增長空間仍然較大。最后,去年我國對非洲及大洋洲紡織服裝出口略有增加。
各出口產品中傳統市場的比重在減少。歐美日為我國三大紡織服裝出口市場,2011年占我國紡織服裝出口的47.68%,較2010年下降1.14%,去年我國對美國、日本紡織服裝比重均有所下滑,而歐盟略有增長。對印度、巴基斯坦、越南,我國低端產品競爭力市場,對這些國家進口比重增加。
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總額占出口總額比重下降,紡織品出口在國家出口中不占優勢。
2011年出口形勢:紡織品服裝總出口量趨于下降;出口傳統市場比重下降,新興市場增長明顯;中低檔產品出口量下降,進口增加;國際紡織品服裝需求萎縮。
2012年行業及市場形勢:棉花調控政策導致相對高棉價時代將持續;全球及國內用棉比例繼續下降;紡織品服裝出口量趨于下降,外需萎縮;內需增速下降,服裝企業去庫存有待時日;用工成本持續上升,企業經營成本上升;企業效益全面下降,虧損面擴大,小企業面臨淘汰;傳統產業格局發生改變,出口市場變化,國際競爭加??;全行業產銷率下降,整體發展勢頭下降。棉花調控政策導致相對高棉價時代,可能在后面幾年,棉紡織企業為高棉價付出代價,企業應該增加非棉纖維的使用,減少棉花的依賴,我國在紡織技術、配套上都比印度、巴基斯坦強。我國中低檔產品不具備價格競爭優勢,會更多依賴進口。
未來市場將依靠需求、資金和信心,我們認為2012年形勢不樂觀,上半年困難。
建議
提高產品附加值,降低原料成本比重,不過度依賴棉花;降低庫存,堅持以銷定產,使用新技術降低成本,謹慎擴大規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