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對山東江蘇調研,感受跟大家一致,棉花的價格又到了風口浪尖上,2010年到現在,棉花價格的跌宕起伏,紡織企業開始是賺錢,但不踏實;去年棉價大幅回落,開始賠錢,賠得很心痛。大家所反映的情況說明大家對棉花市場的政策有很多期待,實事求是講,也有一些意見。
大家主要關注以下幾個問題:
棉花收儲情況。目前已經收儲291萬噸,估計3月底結束會收儲到310萬噸,新的收儲價格也公布了,有很多媒體也做了分析,不再多說。大家都提到的國內外價差的問題,紡織企業反映不怕棉花價格高,就怕國內外價差大。因為我們的紡織業要到國際上競爭,價差大對競爭力造成實質性損害。10年來,國內外價差的情況,正常來說,國內價格高于進口棉的成本加稅一般在每噸一千元左右。但去年開始,價差拉大,大概每噸在三四千塊。棉價比有些進口紗線還要貴,大家很多把這個結果歸結成去年收儲的原因,由于國外是自由競爭自由調節,受經濟因素影響而回落;國內收儲政策造成對棉價干預,跌下不去。實際上,從根本上講,我們怎么看收儲政策,怎么看產業鏈的關系問題,很多領導都講過了,就不在重復。就個人看,這是個暫時的現象。收儲價的初衷,是定一個基礎價,并不是一個合理的價格,現在的價格實際上棉農根本不滿意。據了解,德州棉農種植意向下降20.3%,鹽城下降23%,實際上這個價格對棉農保護不夠,但對紡織來說又很難承受,對我們出了一個兩難的問題,想用一個政策去照顧產業鏈上下游是很困難的,調控機制還得再想出新的方式。但是,還得感謝我們的紡織企業,紡織企業還是很實在的,有的說這個政策穩定了棉花價格,但是讓紡織企業用的價格高了。產業鏈如何銜接,大家實際上都有共識,但是有些措施現在時機還不夠成熟,有的代表也有談給農民直補,棉花價格由市場來形成。這個是一個很好的思路,國際上做的好的美國就是這樣一個思路,農場主出售的棉花價格比市場高很多,高的部分就是政府補貼。去年在出臺臨時收儲政策的時候對這方面的內容做了詳細的研究,但是這個政策在國內來說有一定的困難,因為國內有籽棉收購的環節,美國沒有這一環節,全部是皮棉,國內多了這一道環節就無法對農民實行直補,除非是根據品種,這又多了一個因素,當前看起來比較困難。籽棉目前沒有明確的國家標準,直接收購籽棉又有很多問題,從現有情況來看中儲棉沒有軋花廠,只能收購皮棉。糧食雖然是直接收購原料,但是糧食儲備機構比較多,具備這個條件。籽棉收購這個是不是不符合國情?就不能做?也不是這么絕對。實際上在推出這個棉花收儲政策之后,我們部門之間也搞了叫棉花產業戰略研究,對一些像對原料加工補貼、農民直補等問題都在進行研究,可能也會有一些成果出來,能夠進一步完善我們的保護棉農體系。
另一個問題是什么時候放儲備。我們一直在密切關注這個事情,但現在還沒有一個決定,大家還有一些分歧,還有一些需要統一的事情。因為我們從臨時收儲到現在,第一年的收儲還沒有結束,手里有大量儲備的同時,還有配額的手段,兩個手段如何有機的結合起來,我們也在探索,可以跟大家講一句,不會像有些媒體說國家一定要賺這個錢,從來沒有這個。國家不會要從困難的紡織產業賺這個錢。這個拋儲價如何定,不會超出大家的預期,大家應該相信我們會定一個合理的價格。棉花放儲定價有很多好的方式,原來是競價的方式很激烈,今年大的形勢有所改變,采取什么樣的方式目前還沒有定論,大家也不要擔心,今年就算采取競價,也未必會炒高,因為形勢在變。那一年國家手里儲備很少,大家實際上知道,擔心后期資源不夠。另外資金狀況比今年很好,當年去新疆炒棉花的游資都有100多億,今年的資金狀況要緊張一些;另外當時的紡織企業的經營狀況要比今年好,今年要差一些,不見得要去競價。幾個因素影響應該不會出現大家所擔心的高價買棉的情況。
再一個問題就是什么時候發配額。這幾年,除2009年金融危機發的稍微較少一些,其它幾年都在200到300萬噸以上,而且配額使用到最后都有剩余,可能有結構性的因素,有的企業不做,也有加工貿易、一般貿易的因素等。今年發放原則不變,保證紡織企業使用,即使因為收儲備把國內的資源減少一點,還是要看最后的缺口,要保證供應總量。還有的企業覺得是不是發的晚了、少了?實際上還是由于價差比較大,可能大家心情迫切,把這個因素放大。實際上,歷年也都是在這個時間發,有的市場傳言3月底4月初,現在還確實沒有概念,但是絕對不會超出大家預期?,F在從國家棉花宏觀調控的目標,就是保兩頭,一頭是棉農一頭是紡織企業,棉農有棉花收儲政策,實際上是保證棉農的最低收益,剩下一頭就是要為紡織企業服務,所以大家不用太擔心,市場傳言較多,但了解調控目標的人應該清楚。
再談些個人看法,就是關于后期棉價走勢。從個人來看,棉價已經跌無可跌了,后期應該會穩固可能還會走高一些。主要有這么幾個因素:從生產來看還是減產的形勢,雖然收儲提了600塊但對棉農吸引力不大,稻谷小麥平均加權收購價上漲在14%左右,我們收儲價上漲大概在3%,當時定這個也是考慮紡織的承受能力,但農民會將收益做比較的。另外從國際上看,總的產量是減產的。從庫存來看,農民的庫存要比去年少,商業的庫存也不多。棉花加工、經營企業等基本上庫存比去年少了一半多,基本都交儲了,都在國家手里。從需求來看,紡織企業一些長單沒有了,都是小單,但從大的形勢來看,需求應該會轉好,美國的數據一月份以來都不錯,危機暫時告一段落。從國內的內需市場來看,今年是關鍵年,促進消費會有一些動作,從大的方面來說,消費不會悲觀,還是恢復行情。另外,從結構性來看,中高等級的棉花有限,都交儲了。國際上,好的棉花也都是澳棉,美棉不多了,基本也都訂貨完畢。綜合以上幾個因素,后期走勢應該不會悲觀,國家收儲把棉價穩定,隨著需求恢復、其它因素上漲,對大家有利。大家也可以判斷下,根據生產經驗情況安排生產庫存,個人意見僅作參考。
最后說一句,紡織行業目前碰到困難,我們一直都在密切關注,一定也會會同有關部門進一步把棉花市場的調控做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