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 市場原料 | 統計集群 | 紡紗織造 | 品牌推薦 | 人力資源 | 標準與檢測 | 非棉與展覽 | 節能環保 | 協會之窗
當前位置:首頁->協會之窗->理事會及常務理事會->第四屆三次理事擴大會
徐文英:當前紡織產業發展情況報告

一、當前紡織工業發展概況

1、生產保持增長,增速逐漸減緩

2011年,規模以上企業統計:化纖產量3362.4萬噸,增長13.87%,紗線產量2894.5萬噸,增長12.4%,布產量619.8億米,增長11.6%,服裝產量254.2億件,增長8.1%,生產基本正常。受原料價格大幅波動,外需不足等因素影響,生產增速呈持續下降趨勢;中下游產品產量增速下降更為明顯。

2、投資較快增長,增速逐步下降

2011年紡織投資總額達到6799.1億元,同比增長36.3%,增速比上年增加6個百分點;但比年初增幅下降。中西部投資繼續實現較快增長,占比進一步提高,2011年中部投資增長56.7%,西部投資增長49.3%,明顯高于東部25.3%的增速;紡織產業繼續向中西部轉移的步伐繼續加快。

3、出口金額增長,數量增幅下降,棉制品出口量大幅下降

2011年,紡織品服裝出口2478.9億美元,同比增長19.87%,繼續呈現較快增長,產品價格提升是出口總額增長的主要因素,2011年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價格同比提高20%以上,對出口總額增長的拉動作用明顯。剔除價格因素后,出口數量同比僅增長0.5%,棉紗出口數量下降25.17%,棉織物出口數量下降3.03%,棉制床品出口量下降21%,棉制服裝出口量下降7%。2011年印巴、越南等憑借棉價大幅低于我國的優勢,搶占了我國在美國的市場份額,在美國進口棉制品數量減少的部分有59%來自中國,而東南亞國家對美國出口增長的數量占到中國減少量的54%,目前巴基斯坦的棉紗價格甚至低于我國的棉花價格,中國棉制紡織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正在下降。今年1-2月,出口形勢進一步惡化。

4、經濟運行質量穩步提高,小微企業困難

2011年,中國紡織服裝規模以上企業累計實現主營收入5.34萬億元,增長26.6%。規模以上企業利潤2956.4億元,增長25.94%,銷售利潤率為5.53%,與上年持平。其中棉紡織業主營銷售1.5468萬億元,增長29.47%,占全部紡織工業銷售比重為28.96%,利潤859.08億元,增長30.6%,由于統計口徑從銷售500萬元變為2000萬元以后,列入統計的企業數量從5.3萬戶變為3.6萬戶,最為困難的小企業情況可能沒有反映出來,因此,從數據上看還是不錯的,運行質量有所提高。但是,調研發現中小企業反映困難加劇,部分小企業停產。

二、當前紡織工業的運行的突出問題

1、生產成本的持續增加

近年來,國內勞動力、燃料、電力等生產要素價格呈剛性持續上漲態勢,2011年企業用工成本增加15%-20%;2012年,據產業調查的企業反映,今年勞動力價格繼續上漲10%-15%,上漲幅度略低于去年,但用電價格繼續上漲,浙江、江蘇每度電增長3-4分錢。在各要素成本上升的同時,人民幣升值、加息等政策成本的疊加,盡管企業管理水平和生產效率提高,但多數企業難以完全消化多重成本上漲因素,產品提價空間有限,企業面臨的成本上升壓力不斷加大。例如,目前國內棉花價格盡管已經保持平穩小幅增長,對于企業應該是有利的,但是,35日國內棉價仍然比國外棉花無稅價高4000/噸左右, 致使中國棉制品出口失去競爭力,出口量出現了大幅下降。

2、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突出

2011年以來,國內貨幣政策緊縮,對中小企業影響突出,貸款難、貸款貴問題突出。最近在全國主要地區紡織企業調研中,企業反映出:銀行貸款利率高出基準利率30%以上,并且企業還不能全額拿到貸款,差額部分被銀行要求作為保證金存在銀行,銀行只給開出定期承兌匯票,企業要在短期內貼現還要付出高額利息。企業貸款利息達到10%以上,融資成本大幅上升。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已經將這一問題作為兩會代表提案上交。

據統計,2011年紡織企業財務費用同比增長了32.36%,利息支出增加了34.15%。虧損企業的虧損額增加了92.31%。

    3、環境壓力持續增大

   目前,國家正在實施節能減排規劃,并實施指標管理,企業將需要更大的投入進行環境、污水治理。江蘇、浙江等地區,已經限制低端紡織加工業的投資,例如限制低端噴水織機和印染項目的發展等。

三、2012年紡織工業任務艱巨,必須穩步、積極落實十二五發展目標

2012年,由于是歐債危機的持續,歐美日等發達經濟體普遍面臨經濟增速放緩,財政赤字、失業率提高、通脹等問題,需求不足,影響了中國紡織品服裝的出口,中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今年紡織工業調查顯示,企業家對于今年運行不樂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今年的基調是“穩中求進”,控通脹、穩增長是首要任務。

1、產業升級、轉變發展方式是“十二五”的發展的指導方針

今年工信部發布了紡織“十二五”發展規劃,在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中紡聯合會提出的用十年時間,實現紡織大國向紡織強國的轉變、通過科技、品牌、可持續發展和人才培養作為強國的主要戰略任務已經寫入“十二五”規劃。

-----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已經成為紡織工業結構調整的主要動因:如發展高新技術產品、淘汰落后產能、提高自動化、連續化生產比重、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消耗等。今年6月份在上海召開國際紡機展,將展出最新的設備。

------注重品牌建設,加大產品開發、創新是強國基礎,沒有創新就沒有進步。

------節能減排、環境友好已經成為工業發展市場準入的基本條件,工信部已經發布了粘膠纖維、印染行業的市場準入條件,淘汰落后產能將成為長期任務。

------高技術人才培養和職工素質、執業技能的提高是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應當給以足夠重視。

2、發揮紡織工業在擴大內需中的作用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一戰略基點,把擴大內需的重點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發展服務業,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上來,紡織工業作為重要的民生產業和服裝家用產業用紡織品的生產者,在擴大內需中承擔重要作用,消費開始成為經濟增長的第一拉動力。

中國有13.6億人口的龐大內需市場,是紡織產業的主要拉動力,并且隨著經濟發展,城市化進程加快,高端需求將持續增長。因此,圍繞擴大消費,尤其是紡織品生產銷售、市場營銷模式的改革創新是擴大內需的重要內容。

3、推動數量擴張向質量效益轉變

紡織工業經過大規模技術改造, 自有品牌建設、產業鏈較為完整,1/3企業為代表的紡織業具有較強的抵御風險的能力,生產力水平優勢明顯。但也存在盲目擴大產能、產品價格低、自主創新能力不足,低水平重復建設、環境污染等問題。這使我們認識到盲目的搞數量型的增長,一旦遇到原材料大幅波動情況,低附加值產品出現大量積壓,企業將出現資金鏈斷裂,威脅到企業生存。因此,繼續加大技術改造步伐,推動數量擴張向質量效益轉變是企業家認真對待的課題。

4、高成本時代對我們的要求

工人工資每年在提高,用電、用油及原材料價格上升,高成本的生產迫使企業考慮提高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水平。在減少用工、開發高附加值品、大力培育品牌方面下大功夫,這也是紡織“十二五”發展的要求。我們應當適應高價格的原料、能源和工資持續上漲的新形勢。

四、關于棉花問題

2010初開始的棉花價格大幅上漲一直持續到2011年的310,棉花價格從14927/噸上漲到31228/, 上漲幅度達到109%。

2011310開始棉花價格又從31228/噸下跌到12519001/, 下跌幅度達到39.1%,9個月下跌12227/, 已經低于棉花的收儲價格。棉花價格的持續長期下跌,致使企業觀望心理嚴重,棉紡企業下游訂單急劇減少,中小企業出現停產、大企業出現減產現象,企業效益出現大幅下降,部分企業出現虧損。

2010年棉價大漲是不正常的,炒作、囤積是棉價大幅上漲主要原因,2011年棉花價格應聲回落實際是價格的合理回歸。2011125央行開始下調存款準備金0.5個百分點,第二天棉花價格開始止跌回升,到31519577/噸,3個月時間棉花價格只上漲了576/噸,棉花價格基本處于平穩狀態。

2010年以來棉價的大幅波動對棉農、棉花供應商、棉紡織企業乃至下游企業都是不利的,雖然當年棉紡織和下游企業都賺了錢,但2011年棉花價格大幅下跌又讓賺的錢吐了出來,企業出現更大的困難。

去年收儲價格19800/噸,目前已經收儲了290多萬噸,據說國庫棉達到400萬噸,棉花市場價格卻一直低于收儲價格,且國際棉花價格大幅低于國內市場價格,企業出口受阻,效益下降。由于配額限制,企業無法采購國際低價棉花,目前市場上配額買賣已經達到2500/噸。保護農民利益也是紡織行業的共同愿望,收儲棉花確實保護了交儲棉花的農民收入的穩定,但誰又來考慮工業企業的利益呢?溫家寶總理說要大力扶持實體經濟, 通過什么樣的辦法保護農民又不損害工業實體經濟是大家共同研究的課題。我也希望今年20400/噸的收儲價格是合理的,因為我們都希望農民收入逐年增長。但是, 市場是千變萬化的,如果國際市場需求不回升,國際棉價繼續低迷,棉價長期背離國際市場, 導致我國棉花產業鏈全線競爭力遭到嚴重削弱,危及就業安全。如果這樣,企業買不起棉花,離關門停產為期不遠了。這樣的結果,首先損害的是農民的利益,工廠關門了,農民工回家、農民的棉花又賣給誰?企業目前已經出現恐慌心理,擔心放儲價格通過競拍方法勢必大大高于收儲價,這可能進一步拉大國內外的棉花價差,引領又一輪的炒作。國內外的高棉價差使我國紡織企業競爭力正在喪失,我們建議棉花應當按19800/噸固定價格放儲,或按國際市場價放儲,儲備中的成本由國家財政從2010年高價拍儲的凈收入中補貼。棉價大跌紡織廠把賺的錢吐出來,國家財政在是不是也應當把賺的錢吐出一些呢?

棉花價格的穩定,已經成為影響整個紡織產業鏈發展的關鍵因素。我們的要求并不過分,只要給中國紡織企業有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棉花問題的根本解決,必須改革棉花計劃體制,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同時考慮保護農民種棉積極性的政策。

感謝發改委、工信部、農業部等部門多年對紡織工業的關心和支持!

以上意見,如有不妥,純屬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
本網最新
美日韩极品无码
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
京ICP備14037240號-1 公安備案號:11010502039965???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東二環朝陽門北大街18號7層 郵編:100027 郵箱:ccta_bgs@126.com
電話:010-85229649 010-85229419 傳真:010-85229649 2010 版權所有 ? 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