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5日,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第四屆三次常務理事擴大會議在江蘇省鹽城市召開,參加和列席會議的領導有: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顧問&中國棉花協會名譽會長林乃基、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秘書長楊紀朝、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副司長王偉、副處長曹庭瑞、國家發展和改革委經貿司處長李燕、中國棉紡織協會會長朱北娜、名譽副會長朱蘭芬、華冠雄等,另有來自協會的副會長或副會長單位代表、常務理事、理事和會員單位代表150余人參加了會議。
本次常務理事擴大會是在第七屆中國國際棉紡織會議前夕召開的,會議由協會秘書長王玉琦主持。按照會議議程,朱北娜會長首先宣布了授予河北宏潤新型面料有限公司“中國棉紡織行業特別貢獻企業”榮譽稱號的決定、中國棉紡織行業推薦 “最具影響力產品品牌”的公告,并由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楊紀朝秘書長為河北宏潤新型面料有限公司隆重頒發了榮譽證書和牌匾。
隨后,王玉琦秘書長向與會代表匯報了協會做好評估工作,加強協會制度建設、發揮網站信息服務等事宜,她重點匯報了協會征求棉紡織企業對現行配額管理辦法、配額發放方式及方法的意見,并提出4項具體建議,提請會議討論。
朱北娜會長為大會作了今年以來棉紡織行業運行的分析,由于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都已按月公布,朱會長沒有在會上詳細介紹具體的數據情況,她著重向代表們匯報了協會秘書處調研的情況。今年1-9月份,為了實時了解和掌握棉紡織行業生產運行和市場情況,協會秘書處每月派出2-3組調研人員,深入到全國主要的棉紡織生產市縣和集聚地進行調研。調研的主要內容為紗產量和市場運行及走勢情況等。由于近年來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全國紗產量偏高,2010年達到2700多萬噸,但從紡紗原料來看,國產棉花加上進口棉花為1050萬噸、化纖短纖不超過1000萬噸,再加上少量其他纖維,紗產量不應超過2100萬噸。今年1-8月紗產量達到1834萬噸,且每月同比保持增長,這主要是由于今年規模以上企業劃分標準由去年主營業務收入500萬元及以上調整為2000萬元及以上的工業法人企業,調研反映出統計局紗產量的統計約有1/3—1/4的偏差。在了解市場趨勢方面,協會秘書處主要是通過召開市場運行分析會的形式,每季度召開一次重點企業參加的市場情況座談會,及時了解市場變化情況并向國家有關部門反映企業面臨的主要困難,特別是在今年棉價掉頭急跌、紗布產品庫存大增、市場銷售不暢的情況下,及時向國家有關部門呼吁避免再出臺不利于行業發展的政策。盡管今年以來市場起伏巨大,但棉紡織行業內的技術改造、產業升級步伐并沒有放松,各企業均意識到提高生產自動化水平是未來應對人力成本不斷上升的唯一途徑。
隨后,參會代表就目前行業運行情況、市場走勢、棉花價格等熱點問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國家有關部委領導也在現場與企業進行了交流。
悅達紡織集團朱如華董事長認為,目前企業的生態環境不夠良好,國內對棉紡織行業沒有優惠政策,國外對中國企業存在偏見,不愿意下訂單給中國企業,這給各企業特別是中等水平的企業帶來較大的生存壓力;魏橋紡織集團張紅霞總經理介紹了企業生產經營情況,總體來說,上半年企業運行較好,但進入下半年急劇轉差,勞動力成本上升、產成品庫存增加較多,7-8月很困難,9月起有所舒緩,由于魏橋同樣重視內銷與出口兩個市場,銷售有所互補,雖利潤率有所下滑,但還沒有出現虧損的情況,目前維持在微利經營,在這種困難的情況下,國家各部門多次調研,企業也提出過很多建議,特別是進銷項稅相差4個百分點問題,希望國家能夠有所考慮,棉花的高漲大跌對企業傷害很大,收儲價格的出臺時機值得商榷,因為這個價格一出,外商立刻按照19800元/噸的棉價來與企業談出口訂單,企業希望棉花政策能夠穩定,使企業接單有方向,配額應直接發放給企業,以避免外貿公司拿到的大量配額再轉賣給企業,增加企業成本;無錫一棉周曄珺廠長發言談到,去年企業已經預計到今年一、二季度棉價會下跌,盡管超額利潤令人驚喜,但高利潤是不可能持續的,以往企業多數是一季采購、四季使用,由于去年企業就預計到了今年的下跌,因此調整了采購方式,嚴格預控采購量,利用期貨市場套期保值,并進行內部品種調整,現在棉價已經回歸到合理價位,同時收儲政策也起到了平衡作用,但預計今后棉價還會有所下跌,直至回歸到理性價位,總之企業不希望棉花價格大起大落,以免影響到市場的價格與正常銷售,造成資金鏈斷裂、棉花需求下降的不良后果;華孚色紡集團孫偉挺董事長發言認為,這一輪的棉花價格上漲是由于去年國家發放儲備棉引發的,目前我們制造業的利潤、每年200-300萬噸進口棉花的利潤都被華爾街的資本拿走了,現在的收儲棉花政策只是考慮了農民的利益,即產業鏈前端有托底政策,而后面的加工環節卻要面對完全的市場化,非常不公平,如果收儲放空,明年價格的變動還是會傷害到農民,國家宏觀調控政策要有長遠考慮,建議收儲由“限時、限價”改為“限量、限價、不限時”,以保證棉花價格長期平穩,配額問題年年提,就是因為我們感到配額發放不及時、數量不足,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棉花消費國,卻沒有棉花價格的話語權,我們企業的命運60%以上被外國訂單、棉花價格左右著,比如現在洋行的棉紗訂單和棉花價格只有17000元/噸,距離國內托底價相差較多,預計收儲結束后棉花價格持續下跌是大概率事件,目前企業接單困難,企業家只有20%的精力放在制造業本身,前景堪憂,另外,今年起新疆棉花大量使用機采,而采摘機械的落后,把原本可以達到229級的棉花變成了429級,所以,雖然今年棉花豐收了,恐怕皮棉的質量不一定好。孫偉挺還將浙江省的情況作了介紹,在浙江省約有1400萬紡紗錠,今年總體開工率不足,差企業開臺30%、中等企業開臺60%、好企業開臺90%,因此我們積極鼓勵產業向外省、西部轉移,上市公司手段多一些,但紡織企業大部分未上市,在這樣的波動中首先受到沖擊;朱北娜會長同意孫董事長的意見,她講到,去年國家放儲備棉的過程中,紡織企業多付出了幾十億,她也提醒,現在掌握的信息是,未來5年內新疆棉花將大部分才用機采,棉花質量將成為重點關注的問題,此外,雖然我們預估國內紡紗產能已經達到1.2億錠,但并不意味著都能夠實現生產,比如今年我們估計只有8000-9000萬錠在開工;華茂紡織集團王功著發言表示,過去的一年是驚心動魄的一年,但華茂通過風險控制,目前保持在紗、布庫存20天的正常水平,坯布的接單好于棉紗的訂單,但均沒有多少利潤可言,企業面臨的主要問題有:資金面政策面不理想,紡織業被列為了兩高(高污染、高耗能)一剩(產能過剩)行業,得不到政策的支持,未來成本上升是必然的,機采棉是大趨勢,控制棉花品質至關重要,總體預計未來棉花價格不會有上漲的機會,國際大環境也不利,因此建議,各企業應加大新產品的研發、增加產品利潤,有條件的企業產業鏈向后道高附加值的產業沿伸,如發展印染、服裝及色織布等產業,同時重視和加強企業內部管理,目前華茂今年的進口棉花配額已經全部用完,有關部門是否可以多發和早發下一年度的進口配額。
最后,朱蘭芬名譽副會長發言,她對各企業的辛勤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謝,同時她認為今年的困難大大超過了08年的金融危機,因為從來沒有過那么多的棉紡企業開工率不足,我們使用棉花50%的加工量是供出口,今年5月份以來出口產品的用棉、用紗量連續下降,說明我們與國際市場已經接軌了,總體來說棉花等原料的價格有幾條線,即成本、供求關系、金融屬性等,在價格上下波動過程中,價格有可能低于成本價,我們企業要正確認識和把握好原料的價格變化走勢,使我們的產品更有競爭力。
本次擴大會議的會場安排等會務工作得到了江蘇悅達紡織集團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會后東飛馬佐里紡機有限公司設晚宴招待了所有會議代表,在此我協會謹代表全體參會人員表示衷心地感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