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下午,值此南通大學建校113周年之際,大生集團與南通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在大生書苑聯合舉辦“謇行·青承”——百卅大生·百十通大共話張謇精神座談會。大生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漆穎斌,南通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法學院)黨總支書記許慈暉出席座談會。
初心如磐、匠心筑夢、恒心致遠。漆穎斌通過珍貴的歷史影像,生動再現了張謇先生1895年創辦大生紗廠的場景。大生紗廠從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開拓者”,到如今智改數轉網聯的“先行者”,實業報國的信仰初心如磐。大生集團建成數字化車間和智慧紡紗工廠,是以技術創新延續實業報國傳統的體現,也是匠心精神推動事業發展的傳承。漆穎斌強調,每一位“大生人”都懷揣著一顆“與草木同生”干事創業的恒心,都具備“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奮斗境界,這些都是對張謇精神的現代詮釋。
溯源大生、育才通大、賦能青年。南通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法學院)副教授張若愚通過“我與大生”“我與通大”“我與青年”三個維度,講述自己與大生集團、南通大學、張謇研究結緣的心路歷程,宣講南通大學校史,呼吁青年樹立求真務實、嚴謹細致的學習與實踐作風,主動作為,迎難而上,成為開創新事業、開辟新境界的“先鋒者”。
座談會上,大生集團青年職工代表和南通大學青年學生代表作交流發言。他們表示,作為新時代青年,要弘揚、傳承張謇精神,在學習和工作中攻堅克難、奮勇爭先,將“學必期于用,用必適于地”的理念知行合一,以愛國之心報國之情挺膺擔當。
許慈暉作總結發言,他強調南通大學和大生集團都是張謇先生留給社會的“一二有用事業”,并對在場青年提出希望與要求:要不忘初心,懷抱夢想,堅持不懈,以張謇精神為炬,讓百卅大生的實業基因與百十通大的學術積淀,在新時代的征程中交相輝映,共同賡續“實業報國”與“科教興邦”的薪火。
大生集團黨政辦公室主任、團委副書記潘宇主持座談會,南通大學張謇學院“薪火謇行”工作室指導教師、綜合辦公室主任黃玉梅,大生集團青年職工代表,南通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法學院)、張謇學院學生代表參加座談會。
來源:大生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