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主持人: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產業部主任 孫淮濱

孫淮濱:第二組的討論相對來說稍微宏觀一些,按照我們組委會的安排,是叫棉紡織原料與市場需求為主題,這個應該更多的集中在棉花上。今天上午我們很多領導和專家都談到了棉花的問題,確確實實感到了問題的糾結和嚴重性,去年都經歷了,就不說了,今年有很多新的情況和故事,下面我們有請四位專家,有的也是行業領導,探討一下這方面的話題。首先有請來自中國針織工業協會的楊世濱會長,中國家用紡織品行業協會會長楊兆華先生,安徽華茂紡織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功著先生,最后是路易達孚(北京)貿易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陳濤先生。
我們首先請陳濤先生講一下,我們今天請到的是世界最大的棉商中國區域總裁。我們聽一聽陳濤董事長今年棉花市場當中的故事。
路易達孚(北京)貿易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陳濤先生
陳濤:非常感謝孫主任,也感謝組委會能邀請我談一談棉花市場。確實,去年的棉花市場給我們行業帶來了豐厚的利潤,但是進入2011年以后,我們就每況愈下,實際上棉花暴漲以后,我們行業是獲利,暴跌以后,我們企業真的是遭受了比較嚴重的創傷。暴漲暴跌都是我們不喜歡的,也是我們無法避免的。
說到現在的行情,我們都是有點霧里看花,不是很容易看清楚,因為回頭看容易,往下看,每年都有市場的波動,但是每年的故事都是不一樣的?,F在我們面臨的形勢是什么呢,上周剛剛看過美國農業部對我們全球棉花市場的研究報告,也可以說是一個有權威性的報告,這個報告里面提到了全球的生產比九月份的預測提高了27萬噸,同時消費量減少了18萬噸。我們的結轉庫存和九月份相比,增加了63萬噸,也就是說,我們年初的庫存結轉了比之前的預報增加了18萬噸,這些數字說明了什么?就是說,在九月份的時候,告訴我們全世界,全世界的棉花產量,庫存量比2010年增加了140萬噸,但是到了十月份的時候,數字改變了,我們全球的棉花比去年增加了210萬噸,也就是說,我們的棉花有一點供大于求的感覺,這個也是我們在座各位可能感到了一點壓力。如果按照我們過去傳統的分析方法,按照現在的供需關系,我們棉花價格應該在一萬五到一萬六左右,不應該在現在的兩萬塊錢。
生產已經基本上大局已定,今年看起來,除了美國之外基本算一個比較平和,和豐收的年度,但是接下來,我們還是有比較大的擔憂,到底我們的消費情況如何,去年我們看到,由于棉價的高企,產生了兩個結果,第一個結果是下游不太愿意接受我們太高的棉價所生產出來的紡織品,第二個結果是我們大量的代替物出現了,包括多功能性的、各個方面的纖維,由于我們棉花太貴,導致了其他纖維有機可乘,或者產生了原來不具備的競爭力,也奪走了我們棉花的消費份額。這些變化導致了我們目前的狀況,各位都有感覺,不是十分樂觀。
下面生產形勢已經定了,消費,在國際不樂觀的大環境下,我們的價格并沒有回到應該去的地方,還是比較偏高,歷史上兩萬塊錢的次數不是很高,而且時間非常短暫,然后就會回到一個合理的有競爭力的價格,如果我們的棉花不能真正的下降,使我們的棉花份額奪回去年失去的份額,那么我們棉花的消費可能很難上去,現在的化纖纖維不是過去傳統的的確涼、滌綸,我喜歡打高爾夫,以前看到的衣服基本是棉的,現在到球場去,已沒有什么棉織品了,棉織品吸汗,但是不快干,出汗以后會感覺涼,現在的新產品已經完全代替了傳統的棉織品運動服裝,去年棉花價格高企直接丞就了這些纖維制品。
現在大家都在看中國,就看中國的收儲政策,這是對全世界,對中國,都是一個公開的收儲計劃。我們過去國家收儲的產品基本上市場行情都在收儲價格之上,有個別打破國家收儲價格的情況,那是因為國家收儲的數量是有局限的,就是50萬噸、100萬噸,收完了就不管了,但是我們在座的都知道,我們政府這次宣布的是敞開收購,在一定時間內,就是市場行情,你要想在市場采購,你只能跟政府抗衡競爭。這個價格的力量是很大的。我剛才前面說了,我們全世界和去年相比,多了兩百萬噸棉花,政府能收儲多少,是我們今年下來要看的行情。如果政府收50萬噸,市場還會下去,如果收一百萬,市場也不一定挺的住。還要看明年的配額有多少。不管怎么樣,中國的缺口250到270萬噸,這個需要通過進口滿足原料需求。除此之外,我們要看政府能收儲多少,收儲和我們企業采購是不一樣的,收儲在我們的眼光看來,棉花拿回來以后,就放在庫里,不是及時或者馬上就進入市場使用的,這個對市場影響是非常大的?,F在來看,收儲到今天,盡管已經有差不多半個月時間了,但是數量上來講,僅僅幾千噸,這個不是好事,不是好現象,如果中國政府收儲的數量達不到一個量的話,我們后面的市場棉花太多,不可能有價格上漲可言,必須達到一定的收儲量。作為棉紡織企業,如果你收購棉花,你拿手里想以更高的價格出去不大可能,你拿在手里,就是成本。如果是農民,就不在乎,他的成本及其低。棉花如果還是很多,供大于求的情況沒有得到扭轉,那么這個市場會非常的難看。
今年的故事,我們誰說了都不算,完全掌握在中國政府的手里,他到底要怎么進行這個收儲計劃,而且能收多少,現在新疆還是內地的農民,是否愿意積極的交儲。以前一萬三千一的時候,大家都上不去,拼命的賣給政府,賣不出去,現在一萬九千八,不愿意賣。如果政府收不了,那后面的價格還會存在風險,如果政府收了太多,或者棉花沒有了,又緊張了,那么又是一個問題。所以說,棉花行情怎么看,就得看中國收儲的數量是多少。
謝謝。
孫淮濱:非常的精采,不愧是世界級的棉商,對棉花市場內在的很多邏輯關系理的很清楚。第一個概念是豐收了,棉花比去年多了,第二個是對紡織的發展不是太看好,第三個,您好象對化纖的發展有一種不滿,第四,對收儲政策的看法,這是您今天講的要害問題,而且對這個政策的效應和行情的影響、前景,做了很重要的預測,對大家認識棉花市場有一個很好的啟發。
剛才是從棉商的角度,下面我們有請王總,王總對棉花也是很有研究的,有一年我看到您頭發都白了,跟棉花似的,我知道您后來告到鐵道部了,不知道您車皮找到沒有。他對棉花有他切身的體會,掌聲歡迎王總。
安徽華茂紡織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功著先生
王功著:非常感謝孫主任,也感謝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給我們這么好的機會進行匯報和交流。作為一個紡織企業,剛才陳總是從國際國內的宏觀形勢談到了棉花問題,我就紡織企業談一點對棉花的看法以及后市的觀點。
首先作為一個紡織企業,我感覺到成也棉花,敗也棉花,雖然昨天有人說,現在紡織企業的老總都不研究管理了,不研究技術了,在研究棉花,但是我認為,在研究技術管理的同時,更要花時間研究棉花,因為棉花占整個成本的65%到70%左右。
第二個,針對國內的棉花情況來看,我感覺今年的棉花市場豐收了,去年的棉花是供不應求,但是總體來看,中國的紡織工業所需要的棉花消費量和棉花的供求關系是長期的缺口,這個是必然的。在棉花的缺口和世界供求平衡的前提之下,作為紡織企業,更重要的是把棉花的質量放在首位。剛才會議上談到了我們產業鏈的完整,要向價值鏈轉移。我感覺到向價值鏈轉移,首先要不斷提高品牌和品質,要想提高品牌和品質,我們更要注重棉花的質量,而中國棉花的物理指標應該講總體還是不錯的,但是由于種子混雜、采摘方式、收購方式以及加工方式的欠缺,造成了棉花質量不能夠滿足高檔紡織品的需求,所以我感覺作為紡織企業,我們要把更重要的精力放在棉花質量上。
第三個是保證穩定,保證棉花的種植面積,從目前來看,我們中國的棉花產量基本維持在700萬噸左右,消費是一千萬噸左右,棉花產品要保證,這就需要國家和政府,以及相關的部門,共同維護棉花產量穩定。首先我們有兩點,第一點要穩定中國棉花的播種面積,八前多萬畝的面積不能減少,我以前到新疆與領導在一起交談的時候,現在新疆由于棉花的播種價值比其他的農副產品的價格低一些,使得播種的面積有所下降,我們到處游說,這個需要政府出面保證面積不能減少。另一方面要培育優質棉的基地,目前來看,優質棉花的基地還是在新疆,我們要大力扶持,使新疆的棉花達到優質,現在作為紡織企業必須承認一個問題,現在新疆的棉花,據說今年有將近40%到50%都是機采棉,我們就要考慮怎么樣使用機采棉的問題。另外我們怎么樣通過機采棉花怎么樣不斷提高產量的問題。
還有要想實現中國的紡織強國,政府的相關部門和企業要加大研究,我們經常參加棉花協會和紡織協會的活動,如何把紡織協會和棉花協會更好的有機結合起來,加大對棉花的研究。第二個,政府的有關部門在政策上要加大對棉花領域的扶持,保證棉花有一個長期的發展。作為紡織企業,棉花的問題我們要加快研究。
對于下一步棉花的趨勢,我是這么一個觀點,應該講,經過了2003年大起大落和去年這個暴漲暴跌,應該說給每一個紡織企業和棉花企業,都是一個學習和經驗教訓的好機會,今年從棉花的產量和紡織的需求量來看,能夠保持平衡,沒有任何問題,是一個平衡的年份。所以我感覺到棉花在上漲的空間幾乎是沒有,因為棉花究竟漲不漲,還要看整個的紡織工業和整個經濟,也包括政治穩定。也就是說,不能只從棉花來看棉花,要全面的綜合的分析形勢,最后才能判斷出一個棉花的走勢。
謝謝。
孫淮濱:王總從生產企業的角度,非常務實的談了他的看法,首先還是認為成也棉花,敗也棉花,這個是真理,實踐驗證了他,也反映了目前的情況。特別他注重棉花的品質,我知道華茂是做精品的,原料沒有品質,產品就談不上品質,品質是建立在一定數量的供給基礎上,所以希望國家保證他的棉花種植面積和產量。當然了,他對今年的棉花走勢認為是基本平穩,目前來看沒有一個上漲的空間。這是他對棉花的一些看法,我覺得反映了生產企業的一些觀點。整個棉花的行情,不僅是棉紡織企業,還有家紡,還有針織,還有市場以及國內外的消費密切掛鉤,所以后面的紡織需求對棉花的影響非常大,所以棉花協會買理事會的時候,也做了一些調查,對需求有說持平的,有說下降的,從行業運行的角度來看,我是做這方面工作的,我們今年一到八月份,無論是生產、出口,包括投資,包括經濟效應,應該說都是30%左右的增幅,這個幅度是不小的,但是和年初相比,和一季度相比,普遍都是在減速,明顯減速,有些指標滑的更多一點,這肯定是和國內外的市場需求掛鉤的,應該說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所以我們棉紡織企業對這方面的判斷也不是說沒有他的道理,我們今天請到了兩位產業鏈中間后端的行業協會的領導,我想請他們談談紡織的市場需求和表現,在今年,尤其是今年還剩下的這段時間會如何,首先請楊兆華會長。

中國家用紡織品行業協會會長 楊兆華
楊兆華:謝謝主持人。家紡行業作為紡織服裝的三大最終產業之一,家紡行業在紡織中的基本地位,按照2010年全社會的統計口徑,大概是1.15萬億的產值銷售,出口297億美金,主要是靠內需拉動,1197萬噸纖維消耗,占了整個纖維生產量的25%,其中棉纖維360萬噸。剛才主持人介紹了一到七月份,我們紡織行業一到七月份的數據來看,規模以上企業1517家產值增長達到23%,但是這個23%可以看出來是低于整個平均水平的,我們從家紡協會統計抽樣調查的兩百家重點企業來看,我們的增長只有19%。我們再從跟蹤的16個產業集群,家紡有26個產業集群,我們跟蹤了其中的16個,今年的一到七月份,他的增長只有10.05%,因為產業集群里面有大量的中小企業,出口來看,我們一到七月份增長的16.7%左右,這是金額,但是我們做了一些產品的細分,34類大產品,價格上漲的是32類,98.8%是平均價格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10%,42.6%價格增長20%,6.8%增長了30%,從這個數據來看,應該說今年的16%的增長,價格是一個主要貢獻。32類家紡產品中,18類產品出口數量下降,特別是棉制產品,我們毛巾出口下降8.7%。當然我們還有床單等,18類的出口是下降的,我們今年一到七月份出口的價值增長,但是數量下降。特別是從美國市場的數據來看,四類全棉產品全部下降,床罩、被單、枕套、毛巾,全球的進口數量最高下降了26%。從這個情況來看,美國的需求市場在下降。反過來再看化纖替代品,這個替代數量與去年持平,這樣來說,美國的家紡消費不僅沒有恢復,甚至還有一點萎縮。
再從國內市場來看,我們中高端的這些產品,是品牌企業,今年一到七月份的完成情況是不錯的,品牌企業增長都是在30%。但是大部分的量大市場今年情況比較嚴峻,我們從跟蹤的16個產業集群來看,我們五個產業集群產值增長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6%以內。我們看專業市場今年和去年相比,價格平均上漲10%,如果這兩個數據相比來看,這些產業集群的量肯定是在下降。把這些數據聯系起來看,好的來說生產效率提高了,我們用人少了,從不好的情況來看,我們有一批中小企業走掉了。低端市場今年面臨極大的挑戰,現在還有三個月的時間,我們走訪了很多的企業,整個來看今年的家紡行業,我們的產值,我們的金額比去年同期相比,我們仍然可以保持增長,但是我們的數量跟去年相比,只能夠略有增長,不會增長太多。剛才那些數據已經給大家一個解釋了。
原因是兩個方面,一個是市場的問題,家紡本身是價格敏感性非常高的,你的價格稍微變一變,可能就會引起消費者改變購買欲望,比如毛巾原來一個月兩個月換,但是如果價格調高以后,我就過一段時間再買。第二個,我們的出口確實不好,現在整個北歐情況都是一樣的,中端的百貨公司直接說價格敏感性非常非常大,我們從最終市場來看,純棉的價格基本沒有上漲,那么我們國內勞動力成本上漲,原材料上漲這么多,我們企業怎么生存?第二個,我們積極拉動內需,我們家紡行業其實是充滿希望,我們認為在今后的五到十年里面,家紡的內需市場是一個極大的引擎。只要給廣大的消費者培養好,讓他們有一個健康消費的理念,因為我們一天有六到八個小時在床上,在家里至少有八個小時,所以我們提出對自己好一點,多投資一點家紡產品,因為這是改善你和提高生活品質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去年棉花價格高企或者說暴漲,使得我們在市場推廣過程中更加復雜,要考慮各種因素。這樣就給我們內需市場的開拓,在時間上會有一個延遲。
現在我們和棉紡協會多次交流以后,大家一致認為,我們已經來到了一個高棉價的時代,在高棉價時代,作為我們企業怎么辦,今年已經有很明顯的情況,企業為了應付高棉價,怎么辦?短期行為就是用替代纖維來做,我們的被罩,貼身的地方用純棉的,面子用替代纖維。長期來說怎么辦?我們今年跟棉紡協會做了一個非常好的嘗試,我們認為只有下游企業跟上游企業通力合作,從產品研發、市場開拓,一塊來做,做到風險共擔,利益共享,抵御這個產品對原料價格的波動,今年我們在山東開了一次會議,非常好。大家達成了一個共識,作為我們下游企業來說,一個是絕不歡迎,也不喜歡原料價格的高起高落,使得我們對終端的價格不好把握,特別是對消費者的理念,引導帶來的很大的困難。我們現在特別希望原料的價格穩定,特別是棉花價格,能夠盡快的回到他應有的價值上來。
我們以后和棉紡協會加強合作,來共同找到一個解決的方法。
謝謝。
孫淮濱:講的非常充分,你剛才講到一個出口的問題,其實我們今年一到八月份出口增長25%,但是這么高的增幅主要是靠價格提高帶動的,因為我們的出口數量只增長了2.5%??梢钥闯?,國際市場的需求仍然低迷,這個是一個值得注意的傾向。第二個,我再解釋一下我們今年統計口徑有一個比較大的變化,兩千萬才上統計,這樣為什么有些數據看起來還不錯,因為兩千萬以下都不在這里面,而真正困難的就是這塊沒上去的。剛才你也講到上下游產業鏈怎么合作應對價格波動的情況,確實,我想我們針織產業也會走這個思路,因為他的產業鏈相對比較長,從前面到后面都比較完整,下面我們掌聲歡迎楊會長。
中國針織工業協會會長 楊世濱
楊世濱:針織行業對于紗線的敏感度更加高,所以我想從兩個方面講一下,一個是對紗線和棉花的大起大落以后產生的問題,第二個是我們今年行業出現的比較大的變化。
當國際棉價高的時候,中國的棉花也會上漲,會適應國際的高棉價,當國際的棉價低的時候,中國由于有配額和滑準稅,所以我們的棉價也是高的,我想問一個問題,為什么受傷的總是我們紡織工業,無論高、還是低的時候,我們用的都是貴的棉花,我想說,一個政策出臺的時候,他是為了保證這個原料的連續穩定的供應,也就是說,當你的效果是連續穩定供應出來的時候,這個政策就是對的,而不是反過來說,我先設定配額,先設定這個東西以后,然后再解釋合理。
孫淮濱:楊會長一開始就提出了非常重要的政治問題。
楊世濱:美國一直是給農民做補貼的,所以他們的棉花價格比較低,如果我們覺得給農民的價格低了,就把這個錢直接給農民,為什么要到工業中去解決。
如果明年棉花繼續豐收,如果三年棉花豐收,能收儲這么多嗎?,到那時候農民的利益怎么保證。第二個,是工業系統里面有80%的工人來自于農村,是農民的另外一種形式,我們也在解決農村的問題,也在解決農民的問題和農業的問題,我想說,這些政策出臺,應該把農業和工業,尤其是側重在工業上的考慮統一放在一起,這樣才能徹底解決,也就是說,如果棉花能夠放開,我提一個建議性的想法,如果四百萬噸不變,當進口不超過四百萬噸的時候,大家自由買賣,如果超過四百萬噸,國家就開始用配額的辦法進行管理,因為這時候有問題了,那么你在那個以內的時候,你為什么要管呢。這樣就便于我們買賣,便于我們操作。
講行業特點的時候,實際上現在的棉花還是一個有國際市場和國內市場區分的,國際市場是充分競爭的,國內市場是有政策調控的,但是棉紗是國際市場,我們可以買各個國家的紗,這是一個全球市場的情況下,那么面料的波動就要由棉紡織工業消化,如果你們消化的了,我們恭喜,如果消化不了,就會有一批人倒下去。
第三個,我們今年是中國針織行業誕生115周年,我們1896年在上海設立了第一個工廠,到今年我們會產生第一家主營業務收入超百億的企業,會有一個超70億的,還有一個超50億的企業,為什么今年突然之間出現大型企業,我想了一下就明白了,今天上午有一個嘉賓演講的時候,是韓國的,他說了關于大客商的培養問題,大客商意味著要求大供應商,當棉價高企的時候所有人都會追著走,但是當棉紗價格往下走,或者棉花價格下跌的時候,所有下訂單的人都會說,如果我晚下一天訂單,我就可以把價格往下壓一點點,他會把價格壓到最后才放出來,那時候必須有一個比較大的供應商跟他做配套。但是有一個問題,大量的中小企業在這里面會有問題,因為他們在這里面不具備這種能力,他們只做中間的一部分,再加上現在的上下游是不匹配的。還有棉紡這兩年從勞動密集轉化為資本密集和技術密集的時候,他們經歷了一個階段,就是今天周廠長講的,做了流程再造,其實他所有的附加值提高是在于產品間、環節間和工序間,而不是一步到了資本密集和技術密集。針織行業現在還不是,我們現在還是非連續的,我們現在是間歇性的,在危機的時候帶來的唯一好處,是當年景不好的時候,我們可以停下來,但是上游的棉紡和化纖都很困難,因為你們的停產會大于跌價損失,所以你們就面臨即使虧損也要做供應,這時候就會處于一個更加不利的地位。我們在這里發一個邀請,21號我們在寧波開一個年會,各位上游的供應商如果想結對子,想看看的話,我們歡迎,這次我們敞開給大家看,而且歡迎供應商來談,我就說這些。
謝謝。
孫淮濱:我剛才想把政策問題探討放在最后,因為我也看到發改委的領導在下面,楊會長已經率先把這個問題提出來了,他有兩個要點,第一個是國家在棉花政策選擇的基點上,農業和工業,這個權重怎么擺,當然您肯定更側重于在工業這個角度,我也是。第二個是放開,取消配額,你還說有一個上限,超過以后可以用一些方法來制約。實際上,這個市場化是有方案的,不僅光說,是有具體建議的。我們這些年其實棉花是老問題了,一直沒解決好,如果不進行體制上的突破,這個問題可能還會再發生,一定要有一個真正的體制上的突破。
我們在座的可能都有這個呼聲,如果同意的話,大家可以給一下掌聲。
應該說,我們這一組討論比較充分,我有意安排這邊時間稍微長一點,因為這個主題有故事在里面。今天這個內容,確實讓我們產生了很多思考,而且很多是非常大的問題的思考。作為中國紡織工業,建設紡織強國目標已經非常鮮明的展示在全社會面前,實現這個目標我們有自己的途徑和道路、戰略和策略,當然我們還有一條,就是說,我們特別需要有一個穩定的經濟政策,而且是適合市場化道路的穩定的外部環境,尤其是和產業鏈密切相關的一些行業,我們怎么在體制上對稱,怎么得到一個協調和諧的發展,只有我們共同的和諧協調發展,我們整個國家的經濟實力、社會發展才能上新的臺階。這個說的有點高了,但是總而言之,我們希望走市場化的道路,要有一個和諧的寬松的環境。當然最主要靠我們自身的努力,綜合競爭力的增強,這樣我們的強國夢才能得到實現,當然我們也需要和國際的同行和相關的產業資源進行整合合作,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按照中國的發展戰略,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作出我們應有的貢獻,謝謝大家。
論壇到此結束,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