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 市場原料 | 統計集群 | 紡紗織造 | 品牌推薦 | 人力資源 | 標準與檢測 | 非棉與展覽 | 節能環保 | 協會之窗
當前位置:首頁->協會之窗->國際會回顧->第七屆國際會回顧
俞建勇:新型纖維原料及其應用技術

東華大學副校長  俞建勇

俞建勇:新型纖維原料及其應用技術

    各位代表下午好,我演講的題目是關于新型纖維原料以及在棉紡織行業中的具體應用技術。

    原料是我們這個產業的加工對象,實際上原料的發展也構成了我們產業的未來發展重要方面。從新世紀的產業發展,在新原料方面主要是體現出三大趨勢。一個大趨勢是生態化背景下,注重在三個領域推進工作,1、天然纖維,2、再生纖維,3、生物質合成纖維。第二個大的趨勢是功能化,提升整個產品的檔次,實際上功能化現在是四個方面在推進,1、形態上差別化纖維,2、功能差別化,3、功能進一步向人工智能方向發展,4、我們如何把這些形態功能智能的綜合起來,形成高仿真的纖維原料。第三個大趨勢是高性能化,因為紡織品越來越體現出這樣的趨勢,向各行各業發展,高性能化的纖維在這些領域是得到了很多的應用。這三個纖維的發展領域,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在我們產業上又是以制品的性能為導向進行綜合集成的,包括加工技術的創新,然后創造我們新的材料形態。

    我的演講分為九個部分。

第一、關于天然纖維資源的開發應用。

我們棉、麻、絲、毛。棉纖維是兩個方向,一個是如何利用生物工程的方法,進一步提高棉花單產,然后進一步提高棉花品質。另外一個方向是發現新的植物纖維。

第二個方面,很重要的是對棉花纖維這個資源怎么有一個比較大的補充,接下來的麻纖維,各種細化以后的高品質的麻纖維補充棉花,這也是一個重要的方向。

第三個重要的方向是我們的毛、絲,相對來說是高價值纖維,在尋求一些特殊的纖維類型方面給產品以更多的功能,給產品更高的附加值方面會發揮比較大的作用。比如我們怎么樣大范圍的補充棉,形成棉的一個配補的部分,就是非棉纖維素纖維提取及優化技術。第二個是在工藝仿纖維中我們如何利用好亞麻大麻,我們如何實現紡前的脫膠進行干紡,使得干紡技術就能帶來亞麻的品質進一步提高。第三大塊是低質的低成本的黃麻纖維如何通過精細化的技術,在中初領域和棉纖維混合使用。黃麻,我們具體的要推進整體的產品發展,可能在關鍵技術方面,就是細化技術要到位,然后顏色和軟化必須到位。另外,在成紗和印染方面,解決細度和印染的問題,最后要形成系列的產品開發方案。比如在黃麻精細化加工里面,這個技術很關鍵,實際上在亞麻大麻的細化里面都要用到,因為他的單纖細度非常小,遠遠小于棉纖維的長度,這個情況下要達到一定長度、要盡可能的細,這里面脫膠的可控性要非常好,這個要很好的利用工業麻纖維的關鍵技術。

第二個方面是再生纖維資源開發與應用。再生纖維基本在四個領域里面工作比較多。第一個是纖維素,這是自然界最大量的生物質資源。第二個是再生蛋白質纖維,用的比較多的是大豆蛋白纖維,下一步重要的發展方向就是蛋白質模仿蠶絲的方式,這個會在未來的再生蛋白纖維的發展當中占到很重要的地位。第三大類是再生的多糖類纖維,第四個是其他再生纖維,比如海藻纖維,他有很好的功能,而且生物降解性也很好。再生纖維就是在這四個領域里面進行全面的布局。

在再生纖維素纖維里,現在在具體推進的事情基本是兩個,一個是原料,廣泛的開拓原料來源,原先我們再生纖維素纖維主要依靠是棉短絨,還有樹木類的,我們中國利用竹子的特殊資源開發竹漿的纖維,開發再生的纖維原料。第二塊是新型的加工技術。這里我們著重指出了原料方面,竹漿纖維,通過我們的系統攻關,產品、原料、市場開發,已經獲得了比較大的成功,同時現在我們也在積極的探索秸稈的廢棄物加工關鍵技術,爭取在產品應用上有更大的開發水平。

第三個非常重要的領域,是在合成纖維方面怎么實現生物質化。目前來說,做的最活躍的主要是在生物技術方面,主要是三大類的,一個是PLA類,還有是PHA,還有PBS。這幾個纖維,PLA開發的時間有十幾年了,從他的原料、聚合、紡織,已經逐漸成熟,當然在這整個供應鏈上還要進一步提高原料應用的實用型問題。PHA類在一些特種的生物應用方面已經取得了很好的應用前景。另外這個PBS類,現在基本技術逐漸趨于成功,也會逐漸的進入到產業領域。這里面除了這三種纖維,我這里還要提出一個,當我們在追求全生物質化的同時,我們會基于現有的生產體系和技術,我們還應該積極的發展部分生物質化的纖維。比如生物乙醇的制備當中,我們能夠獲得這個乙醇的含量達到97%以上的多元醇混合物,這種混合物來聚合,他的生物質化的水平也可以達到30%多,這是很有發展前景的,而且數量很大,完全是跟我們現在的聚酯體系對接。

第四個,從功能化的主題來看,第一個方面是外觀,感性方面的,主要是各類的形態差別化的纖維,比如像超細纖維,我們如何利用超細纖維開發相應的產品,他的主要特點,1、表面,比較細膩,2、比較蓬松柔軟,這些領域有很好的應用價值。第二個是異型纖維,主要的特點是光澤,第三是像溝谷型的,主要是體現蓬松柔軟的感覺,后面的是中空纖維,像中間的這個。異型纖維是服務于產品的各種特色性能的很重要的手段。還有一個是復合纖維,這里面我們著重提出了條帶狀的復合纖維,它的特點是光澤的閃色效應,有很好的柔軟感,他和棉之間的混紡作出的產品有很好的特殊效應。當然我們還有這種海島型的,都有各自的特點。還有一個高收縮型,這是跟普通的常規纖維進行混合使用,制造這種柔軟蓬松的特殊感覺,形成易收縮的效應。第五個是彈性,現在我們品種也比較多。在形態方面,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就是易染,通過不同的纖維來混合使用,體現出特殊的易染色的效應,這是更為重要的使用方法。

第五個,功能差別化纖維的開發與應用。首先,經過這幾十年的發展,應該看到我們功能差別化是一個廣泛的領域概念,包括了環境的適應性,也包括對人體的衛生保健、安全防護,也包括了我們這個生活方式的變化,運動休閑的需求,易于養護的需求,也包含了我們在工業領域的,比如醫學、風力傳導等,這是一個寬領域的概念,同時實現這些功能,他的制備也是體現出非常多樣性的特點,從大分子的合成到共混到成型技術,到表面構筑和納米技術等,都使得纖維材料的功能體現出各方面的特點。比如我們舉個例子,我們在開展功能化系列化的共聚纖維,通過共混加入抗靜電功能,以及引入特殊的技術,制造異型和高收縮抗起球的多功能纖維。比如在產品的引入方面,我們在開發一個多功能的纖維時候,我們說叫人體的防護功能,首先讓他具備了透濕導汗功能,第二個是對紫外線的防護,通過特定的共混無機物,對紫外線進行屏蔽,第三是電擊防護。我們通過多年的技術,可以創制系列的功能化產品,同時多功能化的技術應用到一個產品上,就形成了一個多功能產品的開發。

第六,功能性進一步上升到智能,智能材料是一種特殊一類的功能纖維材料,他是在外界的環境發生變化的時候,能夠作出感知,而且進行相應的反映,相應的現在發展了很多光導、導電纖維、變色纖維、形狀記憶纖維等等。

第七,產品功能性纖維發展到第四個層次,就是高仿真的原料實現,我們現在在推進所謂的超仿棉,主要是體現出在綜合模仿棉花特性,有效發揮合纖特點,進行綜合的集成,棉花特性方面要體現良好的光感,包括光澤的柔和,染色的逼真,還有良好的手感和舒適感,還有良好的形態保持性,還有是良好的疏水導濕性和功能附加性。其他,還要進一步的加工當中,還要實現產品上的基本性能,比如抗起毛起球上要有比較好的表現,另外加工的環境,節能降耗水平,通過控制達到節能減排的效果。我們現在要通過綜合技術實現這個超仿棉的系統仿真。

第八,高性能纖維的開發與應用,主要是三方面,碳纖維,有機高性能纖維,無機高性能纖維。這個里面還要提到的一點,我們講到高性能纖維,常常是指高強高模,實際上這個還有進一步的延伸,有一部分強度一般,但是耐熱性很好,還有一些耐腐蝕性很好的纖維。

第九,當我們三大類的趨勢最終是要靠著產業來以產品的形式體現,以加工創新的方式集成。集成的過程中,三方面很重要,多種纖維的混合應用達到面料目標。還有是非常關注新型紗線結構的開發利用,特別是在紡紗系統里面,多元的組合當中,進行各種技術的探索。第三是非常關注產品價值創造,有消費產品的,也有工業產品的。

    我的演講就到這里,不當之處請指正,謝謝。(根據速記材料整理)

  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
本網最新
美日韩极品无码
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
京ICP備14037240號-1 公安備案號:11010502039965???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東二環朝陽門北大街18號7層 郵編:100027 郵箱:ccta_bgs@126.com
電話:010-85229649 010-85229419 傳真:010-85229649 2010 版權所有 ? 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