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棉花協會常務副會長 高芳

謝謝主辦方的邀請,謝謝主席先生的介紹。
我用一個簡短的時間代表中國棉花協會,把我們了解的中國棉花市場的情況向大家做一個簡單的匯報。剛才發改委的李燕女士就棉花的形勢已經做了一個總體的講解和概括,我從行業的角度再一個簡單的匯報。
在展望新的棉花年度之前,我們有必要回望一下剛剛過去的2010年度的棉花形勢。剛剛過去的這個年度,大家用了很多的形容詞來形容它,大起大落、大喜大悲等等,這個年度價格的大幅度跳動,看起來是一個價格的上上下下的物理運動,但是就深層的原因,是一個化學的運動,是由大環境造就的。實際上說到價格的時候,我們產業鏈各方都在做自我批評,有的說是一些大型企業搶棉花搶起來的,有的說是棉商把價格炒起來了,有的說是棉農惜售,我覺得我們的態度非常好。但實際上,從深層次來看,不是我們業內各方所能左右的形勢,這個說白了,就是各國政府貨幣政策作用的結果。很簡單,通貨緊縮了,貨幣就要松一些,票子多印一些,通貨膨脹了,貨幣就要緊一些,我們在這個過程當中,棉花行業只是因為有缺口,所以充當了熱錢炒作的平臺。我們業內是很難左右這種大的形勢的。實際上我們中國紡織業的神經也是非常強的,無論是上個世紀的砸紡錠,還是后來的上紡錠,我們都很淡定,沒有死定。
2010年棉花曾經兩度價格新高,這是中國棉花期貨價格的一個大的波動,這個是國際市場現貨指數的波動,基本上國內國際棉價是在同幅度的波動當中,這個圖表是中國棉花價格指數和32支棉紗的價格指數,是同樣的波動規律。過去的年度,從棉花總量平衡來看,總的供給是1028萬噸,其中總產量的統計口徑有點不一致,國家統計局的總產量數是597萬噸、其中新疆產量是248萬噸;中國棉花協會的總產量數是665萬噸,其中新疆292萬噸;最后會商是670萬噸。棉花需求量是1000萬噸左右,比原來的預計減少了100萬噸。
這個是棉花質量的情況,這個是中國纖維檢驗局對去年大包棉的檢驗情況,棉花質量下降,平均的品級是3.96級,剛才我們和企業說的時候,也談到,我們棉花質量從市場放開以后,質量確實有一個下降的確實,有自然的因素,也有人為的因素,
這是過去幾年紡紗產量的變化,從發改委牽頭調研的情況來看,面上的數據都是很好看的,但是到點上調查,企業非常困難,全年度的紗產量同比增長6.3%,增幅比上半年度放緩了11%,紡織品服裝的出口情況,全年度同比增長了25%,但是主要是由于價格拉動,部分品種出口數量是下滑的,金額增長25%,主要是靠漲價帶動的。 這是棉花進口的情況,全年度進口棉花258萬噸,同比增長2.9%,國家發放的配額是360萬噸。
現在我們來展望一下2011年度的棉花形勢。從目前掌握的情況來看,棉花總的供給是1010萬噸左右,中國棉花協會九月份對產量的估計是728萬噸,比上個月的738萬噸減少了10萬噸,主要原因是北方部分地區遭受了陰雨天氣,對產量有點影響。棉花的需求和上年度保持大體的平衡。
我們看棉花的生產情況,從中國棉花協會棉花預警系統,委托國家氣象局對棉花生產氣象的監測,九月份的數據,今年對棉花來看,全國是一個“豐收”的年景,黃河流域是“豐年”、長江流域是“平偏豐年“,西北內陸地區是“豐年”。從現在來看,棉花的長勢基本不錯,可以說棉花的豐收已成定局。盡管近期新疆部分流域也遭受了降溫陰雨的天氣。另外還有一個不確定的因素,就是早霜,霜期是否會提前。但是總體來看,對棉花生產的大局沒有什么影響,可能會對質量產生一些影響。所以棉花生產形勢已成定局。
從我們掌握的棉花采摘的進度來看,這是到9月30日的全球棉花才的進度是33.5%,但是交售進度比較緩慢,目前籽棉是每公斤8.32,比較符合我們國家的臨時收儲價格推算的價格,截止到10月17日,收儲累計成交了2150噸,從現在看,盡管收儲啟動了一個月,一個月以后才有成交,但是從現在來看,政策發揮的作用是非常明顯的。他發揮了市場的穩定器的作用,李燕成處長剛才談到很多企業對這個收儲政策的看法,剛出這個收儲政策的時候,大家反映這個價格太低了,這么低的價格能有什么用,后來當棉價下跌的時候,大家又說這個價格,特別是現在國際市場棉價在下跌,內外棉有差異的時候,我們說這個價格有點偏高了,沒有彈性,現在這個價格不能往下走托底了,上面沒有彈性了,我們不來看價格的高低,也不看這個收儲的數量多少,但是這個機制的作用,市場穩定器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也是業內肯定的。如果沒有這個收儲政策來托底,現在的棉價很難說跌到什么程度,那么明年的棉農積極性會受到嚴重打擊,同樣對我們紡織企業也是非常不利的?,F在來看,應該已經是進入到一個旺季收購的階段,而且應該是進入一個高潮了,但是我們繁忙的景象沒有形成,原因就是棉農惜售,對價格有所期待,特別是去年的高價形勢。棉花收購企業也非常慎重的收購,目前購銷市場的價格一度出現購銷倒掛,大家來看這個圖,這個橫的線是收儲的價格,藍色的線是市場的銷售價格,紅色的線是籽棉收購價格折皮棉的價格,一段時間出現了倒掛。目前大家都在僵持和觀望。
下一步影響中國棉花市場走勢的因素,大部分因素應該是已經比較明朗了,比如說中國的棉花豐收已成定局,全球的棉花,各主產棉國的生產形勢有了眉目,全球棉花產略大于需。另外是收儲政策鎖定了價格底線,這個可能不僅僅對中國棉花市場有一個托底作用,也會給全球棉花市場帶來一定的影響。
再一個因素是新疆棉的運輸問題,剛才也說到了,今年九月底,我們中國棉花協會協調業內的重點企業,和鐵道部召開了一個協調會,鐵道部還是采用一個均衡運輸、保證重點的做法,我們希望一些紡織的重點企業和棉紡織協會和棉花協會,報送你們的運輸流量,我們提供給鐵道部,能夠保重點,因為新疆的運輸問題,你想得到很圓滿的問題,幾乎短期內不太可能,而且現在運輸的東西,有增無減?,F在上了很多大的項目,需要往外運,甚至現在需要往外運糧食,棉花只是那么一個量,我們希望企業做到均衡的運輸。另外提醒我們的企業,今年新疆棉的運輸過程當中,棉包的條形碼一定保存完整,如果你棉包的條形碼沒有的話,鐵路部門不會運輸。再一個因素是棉纖維的替代價格,剛才說到棉花的纖維占到棉紡織的一半左右,其他化纖的價格也會對棉價帶來一定的影響。不確定的因素就是我們的紡織形勢,紡織形勢又受中國及全球經濟環境大的宏觀調控政策左右。這個形勢是下一步影響棉花市場,也就是說需求形勢決定棉花價格。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現在來看,普遍業內對棉價抱有一個下行的壓力,對未來的市場感到非常的悲觀。
剛才大家都談到棉花產業的一些深層次的因素,其中一個大的因素就是棉紡織生產保持一個快速的增長,但是棉花的生產幾乎是在穩定當中波動性的發展。我們這個圖看到,過去的十年,從2001年到2010年,這十年,這個藍色的曲線就是中國棉花產量的變化,他的年均增長率可能也就是1%左右,這個紅色的是棉紗產量的增幅,是一個直線上升的情況。棉花生產穩定的波動的發展,趕不上紡織對棉花的快速需要,這可能是我們未來中國棉業面臨的主要問題。中國的棉花生產現在面臨很多的問題,比如說面積受到制約,人口大國要保糧食,這是一條紅線,現在糧食是米袋子,是省長負責制,菜籃子是市長負責制,但是棉花基本政府不怎么管,任由市場起伏。
再一個受到制約是組織化程度非常低,中國的棉花,特別是人均的種植規模非常小,內地,每一戶植棉面積就是四畝多一點,新疆30畝多一些。還有機械化水平非常低,全國棉花綜合機械化率只有51%,低于小麥40%。機收率不足5%,畝均用工是小麥的三到四倍。比較效益下降,種植成本太高,政策保護少,收益不穩定。這一系列的問題,經過這一輪的金融危機和這一輪的大起大落,如果說我們對未來的紡織形勢還是霧里看花,很難明了的話,有一個形勢是非常明確的,就是棉花價格,而且是成本帶動推動的高棉價時代已經來臨了,過去棉花價格在一個低水平下的那種情況可能會成為歷史。
下一步,我們希望從行業的角度,一方面對中國棉業,從棉花生產方面,還是要有所保護,比如說基地建設,良種的培育,組織化、機械化的提高等等,棉花的政策,今年是收儲政策第一年,希望以后長效化、機制化,能不能對新疆重點棉區給予扶持,參照糧食的政策給他一些重點的保護。另外在流通領域,要重視倉儲物流的建設,扶持骨干企業,能夠盡量的降低中間環節的費用。
從紡織這個環節,我們從協會的角度,也呼吁能夠給紡織業有一個大的政策環境,鼓勵產業升級的資金政策。我覺得對紡織業來講,一些配額政策等,我們很多紡織企業提出希望取消配額政策,或者寬松一點,如果站在產業鏈平衡點的角度,配額政策取消是不現實的,畢竟不能僅僅從紡織一個角度來考慮,要從整個產業鏈、農民等等長遠利益考慮,取消配額政策是不現實的。但是從發放機制方面做一些改進和調整完善,是完全可能的。比如剛才李燕處長講到,數量上能否足一些,發放方式靈活一些,給紡織企業的自由度能夠再大一些,這個是完全可以考慮的。
從更大的政策環境來講,我們國家應該營造一個鼓勵實體經濟的環境。從08年金融危機以來,中國制造業被迫轉向主攻內需,而且內需市場也確實顯示出了一個旺盛的態勢。但是目前的大的政策環境,很難讓實體經濟埋頭做產業升級,我們的實體經濟企業家好象面臨著一個非常尷尬的局面,如果專門做品牌、做產品,似乎是一個落伍的事情?,F在大家推崇的是巴菲特、索羅斯,以錢換錢,大家紛紛做房地產。喬布斯離世以后,中國很多企業說,如果他在中國,可能也會炒房地產,這當然是一個開玩笑的說法。但是如果說從大的產業政策環境角度,從大的貨幣政策角度,我們應該營造一個很好的環境,讓實體經濟潛心的做產業升級。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一百年前我們提出了實業救國,現在我們在世界的經濟比重越來越大,中國要發展、要振興,還是要依靠實體經濟,如果讓實體的企業家們的心越來越涼,那么中國談何產業升級,談何專心做品牌。
中國棉花協會從近兩年也開始在做棉花的推廣,09年我們注冊了中國棉花的商標,從09年開始推廣。今年也有一些企業加盟了中國棉花的推廣活動,我們希望借助于這樣一個標志,推廣棉花纖維,推廣中國棉花,推廣中國優質的國貨精品,借此帶動整個行業重視質量,重視品牌建設,重視誠信建設,希望行業更加的做足功課。
中國下一個新棉就要上市了,形勢有喜有憂。雖然棉纖維在棉紡織當中的比重受資源的限制是下降的,但是我們棉花行業和紡織行業的依存度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緊密親密,我們的產業鏈好的時候是手拉手的福娃,形勢差的時候,我們也是難兄難弟,希望我們這個產業鏈能夠協調發展,相互理解,能夠贏得我們未來的可持續的協調的發展。(根據速記材料整理)
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