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2009)中國國際棉紡織會議于2009年12月1日在廣東清遠市召開,來自印度、巴基斯坦、巴西、美國、德國、瑞士、日本等國家紡織界的同行和國內棉紡織業專家、學者、企業家等300多名代表出席了會議。本屆國際會以“金融危機下棉紡織產業的振興——調整、升級與創新”為主題,圍繞金融危機、市場與發展戰略,中西部發展、產業轉移與基地建設,技術創新與應用等專題進行交流。
一、會議的主要內容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兼信息部主任夏令敏主持了開幕式,并由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中國紡織國際交流中心主任陳樹津先生致開幕詞。廣東省紡織協會會長、廣東省絲綢紡織集團總經理柯惠琪,中共清遠市委書記陳家記分別致歡迎詞。在開幕式上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杜鈺洲會長以“后危機時代的中國紡織工業 ”為題作了主旨發言。杜會長從紡織工業在中國工業化進程的歷史地位、中國紡織工業在后危機時代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建設紡織強國關鍵在于轉變發展方式和實現科學發展等三個方面以戰略高度作了全面闡述。中國紡織工業在中國工業化進程中 60年來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發揮的三大歷史作用。在后經濟危機時代,中國紡織工業面對機遇與挑戰,更是充滿信心,并提出中國紡織工業要在2020年實現“五大”轉變,建成紡織強國的宏偉目標。五大轉變:一是要從主要依靠勞動力比較優勢向主要依靠創新驅動轉變,提高科技貢獻率、提高品牌貢獻率;二是從對資源依賴型向資源節約型轉變,發展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三是從忽視環境向環境友好型轉變;四是從粗放生產方式向現代集約方式轉變;五是向更完善市場秩序過渡,加強行業自律,提高市場效率。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秘書長、中國針織工業協會理事長楊世濱,印度棉紡織品出口促進會會長韋拉·于賽,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副會長王加毅,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副會長、華孚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孫偉挺,中國紡織經濟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紡織》主編孫淮濱分別主持了不同時段的會議。
在“金融危機、市場與發展戰略”專題中,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產業協調司副司長賀燕麗以“國際金融危機下中國紡織工業的調整與振興”、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會長徐文英以“中國棉紡織工業發展現狀及展望”、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經貿司商品二處處長張顯斌以“中國棉花產業發展及政策展望”、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總行客戶二部副總經理周建強以“發揮信貸杠桿作用,促進棉紡織行業健康發展”為題分別做了重要報告。
賀燕麗副司長在報告中首先說明了中國紡織工業調整和振興的重要意義;其次,針對紡織產業長期粗放發展出現的問題,賀司長提出中國紡織工業調整振興的六個著力點:一是穩定國際市場、二是開拓國內市場、三是纖維加工量過快增長的態勢應得到有效控制、四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加快實施技術改造;五是優化區域布局,推進產業轉移;六是紡織原料的可持續發展應受到重視,纖維原料的資源問題已成為影響我國紡織工業未來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要加強開發生物法多元醇等化工產品,蛋白纖維及制品,竹纖維、麻纖維、蘭桉、玉米秸稈等速生農林資材的利用,為我國紡織原料的可持續發展提前布局。
雖然受經濟危機影響,但政策效應已開始顯現,紡織工業經濟運行質量明顯提高,出口降幅收窄。行業生產、投資持續回升,10月紡織工業增加值同比提高11.1%,為今年3月以來的最高水平,比上月提高2個百分點。1-10月,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30689億元,同比增長8.88%。最后賀司長強調:下一步必須繼續落實好紡織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扶持政策,引導紡織企業加快技術改造和產業升級,提高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賀司長希望,在《規劃》的指導下,中國的紡織工業必定會克服目前困難,得到較大規模的調整和振興,在紡織大國向紡織強國轉變的過程中邁出實質性的步伐。
徐文英在報告中,從中國棉紡織行業發展現狀;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中國棉紡織產業發展遇到的問題;中國棉紡織行業發展趨勢展望四個方面向大家介紹了快速發展的中國的棉紡織業。徐會長說 “十五”期間是中國棉紡織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期,產業規模迅速擴大,行業的技術裝備水平取得較大提高,緊密紡設備2008年已達到了300萬錠,無梭織機比重為42.10%,精梳紗比重為27.10%,無卷化率為42.05%,無結頭紗比重為64.13%,行業的效益也取得了較大的進步。但金融危機開始后,國際市場需求大幅減少,棉紡織供大于求的矛盾開始顯現,內銷競爭加??;落后技術裝備仍有相當比重,生產效率較低;棉紡織業稅賦負擔偏重,如:棉花采購進項稅13%與銷項稅17%、過高的棉花進口滑準關稅稅率制約了中國棉紡織行業國際競爭力的提升;融資困難等問題。因金融危機影響,全球需求不足的情況下,如何應對,徐會長也提出了建議:當前,我們正處于調整和升級的關鍵時期,堅持科技領先,轉變發展思路,變粗放的數量型為質量效益型的發展方式,減量升級、淘汰落后,提升存量水平,并且要加快國際間的合作步伐和加大合作力度以應對金融危機。
發展改革委經濟貿易司商品二處處長張顯斌,就棉花問題作了重要發言,他從三個方面講述了棉花產業現狀及調控的措施, 一是棉花產業發展概況,張處長用簡練的語言概括為:棉花生產增長、棉農收入增加,紡織發展迅速,用棉增加,棉花產需缺口加大,進口增加;二是棉花產業政策取向,其核心是促進產業協調發展。他用三句話概括為:保護棉農利益,穩定生產;通過儲備棉、進口調節,保證紡織需要,促進棉花市場基本穩定、棉花產業持續健康發展;三是國家宏觀調控思路,今年棉花減產棉花價格上漲;棉花需求回升,缺口比上年度增加;采摘購銷基本正常,面對棉花價格上漲過快,避免價格的大起大落,穩定市場預期,國家宏觀部門已經做或正在采取的措施:收儲、放儲、新疆棉運輸(是個老問題)、請農發行貸款加快銷售、進口棉等。今年不斷地改進并加強各部門間的溝通與協調,現已達成共識,棉花進口配額要比往年早發。請紡織企業放心、國家有能力、有信心保證紡織用棉需求。明年將著手研究棉花產業發展戰略。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客戶二部周建強副總經理在報告中介紹了農發行棉花收購信貸業務情況及對棉紡織企業貸款的現狀。從2005年開始,農發行對棉紡織企業貸款業務發展態勢良好,到2009年9月末,貸款給棉紡企業共計508家,分布在21個省、市、自治區,其中具有紡紗能力的企業共403家,紡紗能力已達4500萬錠, 2008年紡紗用棉9960萬擔,約占2008年棉花年度產量的65%。農發行棉紡企業貸款余額319億元,占企業全部銀行貸款的37%,占企業負債總額26%,成為我國棉紡企業的重要融資渠道。周總在談到完善信貸政策,促進棉紡行業健康發展時,對棉紡行業信貸支持的四點策略:一是堅定做好棉紡企業信貸工作的信心;二是積極支持優質棉紡老客戶穩健經營;三是加強客戶監測和信貸服務;四是加強行業分析,關注行業發展動態。最后周總也衷心希望與在座的企業家交朋友,共同推動我國棉紡織行業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印度棉紡織品出口促進會會長韋拉·于賽以“印度棉紡織業的發展及出口”,巴基斯坦駐華大使館商務參贊納依姆·汗以“巴基斯坦和中國紡織業的合作”,巴西駐華大使館經貿參贊羅西多以“巴西經濟近況與巴西紡織工業” 為題介紹了各國紡織業的概況及紡織品貿易。
印度棉紡織品出口促進會會長韋拉·于賽,在國際棉紡織品貿易趨勢中講到:全球紡織品和服裝貿易總額從2000年的3560億美元增漲到了2008年的5980億美元,年平均增長率為6.7%。按年增長率5.6%這一保守數字計算,到2012年全球紡織品和服裝貿易總額將達到7000億美元。印度在世界紡織經濟體系中的位置,他強調了印度是第二大原棉生產國、第二大纖維素纖維/纖維素纖維紗生產國、第二大棉紗生產國、第二大絲綢生產國、最大的黃麻生產國。在對中印兩國紡織工業的未來展望中強調了以下幾點:增強雙邊紡織品貿易的合作、促進區域內貿易,促進兩國間的紡織企業合資合作,交換紡織和服裝行業的貿易信息,注重品牌及零售網絡建設促進從印度的進口等。
巴基斯坦駐華大使館商務參贊納依姆· 汗講到:2008年全球面臨經濟危機,巴基斯坦也受到了負面的影響,對中國的出口下降超過了8%。巴中友誼經久考驗,政治、經濟和貿易關系十分密切。巴中自由貿易協定帶來的機會,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的數字統計,2004年至2007年間,巴基斯坦的出口從5.94億美元增加到11.05億美元。 2008年巴對中出口貨值超過10.06億美元,進口達59.74億美元,中國主要是對棉紗和粗棉布的進口,占巴基斯坦整個出口的60%。巴基斯坦整個國家出口值的 64% 來自紡織業,到2013年將實現出口250億美元的宏偉目標。紡紗是巴基斯坦紡織生產體系中最重要的部分。目前521家紡織單位(其中50家綜合企業,471家棉紡廠),有1010萬錠環錠紡和和11.4萬錠轉杯紡在運行,產能利用率分別是89%和60%。40萬臺織機。巴基斯坦鼓勵投資轉杯紡和環錠紡中的緊密紡。我們邀請中國企業來分享豐富的人力資源優勢,建立產品研發中心并提供采購和市場培訓,巴中兩國的企業家應發展合作伙伴關系。
巴西駐華大使館經貿參贊塔提安娜·羅西妲,從巴西的經濟發展近況、最新經濟發展動態、應對危機的政策等向大家做了介紹。她講到巴西是最后受到危機沖擊的國家也是最先走出危機的國家,因巴西采取了強有力的反周期政策來應對危機。巴西和中國是戰略合作伙伴,到2009年巴西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35周年,中國已成為巴西最大的貿易伙伴,面對危機要加強合作。
在“中西部發展、產業轉移與基地建設”專題中,清新縣林明曉副縣長以“創建棉紡織示范園區,打造中國紡織工業名城”為題,向代表們介紹了清新縣的紡織發展規劃。新疆自治區紡織工業行業管理辦公室主任、新疆紡織行業協會會長劉燕寧以“調整振興保增長 創新升級促發展”為題向代表們介紹了新疆棉紡織工業發展的基本狀況、發展紡織工業的有利條件、新疆棉紡織工業發展的重點任務、新疆棉紡織工業發展的重點措施。新疆將在“十二五”期間,以現有五大產業集群為基礎,重點發展石河子和阿克蘇紡織工業城。
在“技術創新與應用”專題中更是內容豐富:
1、西安工程大學名譽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姚穆“國際棉紡織新型材料的發展與應用”,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副會長鄭俊林“新時期棉紡用化學纖維發展方向”,吉林化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助理宋德武“竹纖維促進棉紡行業可持續發展”,東華大學博導王府梅教授“木棉紡織品開發與應用”,中國治理荒漠化基金會理事長助理、北京紅木棉工程科技發展中心秘書長熊定國“棉紡新原料———木棉種植產業發展規劃及木棉紗線的開發實踐”等演講,講述了原料的創新,拓寬了非棉纖維產品的開發與應用思路。
2、立達紡織系統中國區總裁風思祺的“紡織產業鏈的發展趨勢及立達應對挑戰的措施”,美國棉花公司中國部首席代表汪嘉榮的“從美國服裝零售市場和消費者調查看美國經濟復蘇情況”,美國國際棉花協會中國區總監毛凱琳女士的“品牌與推廣——促消費,保增長”,歐瑞康紡織集團中國市場經理李建祥的“以創新為經濟復蘇鑄就堅實的基礎”等演講,給代表們傳遞了新技術的信息增加了戰勝危機的信心。
3、溢達集團副主席兼首席執行官車克燾“科技創新以實現可持續發展”、德州華源生態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蘭峰“開發生產多種纖維混紡紗線全力服務紡織行業”、廣東忠華棉紡織實業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孔紅霞“加強科技創新,促進產業升級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等分別發言,將企業的創新成果與代表分享。香港理工大學紡織制衣學系主任陶肖明教授的“低扭矩環錠單紗(扭妥紗TM )生產技術及其應用 ”,在傳統環錠紡紗的基礎上通過技術創新,降低單紗殘余扭矩,解決了針織物歪斜變形、機織物布面不平整的質量問題,實現一步法生產低扭矩環錠紡紗。
4、東飛馬佐里紡機有限公司董事長朱鵬“踏準創新節拍 爭得發展先機”,江蘇凱宮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蘇延奇“新型紡織機械的開發與應用”,立達紡紗系統中國銷售總監艾博利“噴氣紡與現有紡紗系統成紗及織物的對比”,株式會社豐田自動織機纖維機械事業部營業部部長渡邊 高伸“豐田細紗機的廣泛應用”,經緯紡織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總經理姚育明“滿足市場需求,為客戶提供增值服務”,歐瑞康紡織集團賜來福公司中國首席代表及中國銷售和服務總裁弗蘭克“歐瑞康棉紡技術最新發展”分別發言,向代表介紹各自的紡機新設備及新技術。
最后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陳樹津致閉幕詞:首先以“大會始終充滿了活力和張力,大會取得圓滿成功”肯定了會議。并以十二字高度概括了整個會議:“信息豐富、信心十足、思路明確”。
陳樹津副會長說,在一天半的時間內29位的精彩發言,使代表們嘗到了紡織信息的饕餮大宴。盡管受金融危機沖擊,實體經濟受損,市場萎縮,出口下降,但隨著中國、巴西等國的內需增長的拉動,在大會上交流中的紡織大國、發展中國家都對未來充滿了信心。要堅持調整,堅持創新,堅持合作共贏。企業間、國際間、行業上下游之間都要緊密合作共謀發展。
會后組委會同廣東省清遠市人民政府組織代表參觀了清遠的工業園及廣東忠華棉紡織實業有限公司
二、會議組織
本屆國際會是由中國紡織工業協會主辦、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中國色織行業協會、中國紡織國際交流中心、廣東省紡織協會、廣東省清遠市人民政府承辦。大會得到了廣東省清遠市能旺紡織工業園、新疆紡織行業協會、立達紡織機械(上海)有限公司、吉林化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江蘇凱宮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株式會社 豐田自動織機、東飛馬佐里紡機有限公司、廣東忠華棉紡織實業有限公司、歐瑞康紡織集團、經緯紡織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美國棉花公司、美國國際棉花協會12家贊助單位的大力支持。在此,再次表示衷心感謝。
本次國際棉紡會議,原定于2009年9月8日在新疆烏魯木齊市召開,9月2日烏魯木齊市發生治安事件,9月4日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有關部門協商,并經請示中國紡織工業協會領導,緊急叫停并通知與會代表。后經研究改為2009年12月1日在廣東清遠市召開。對由于更換國際會地點給各位代表和協辦單位代來的不便表示歉意。
廣東省清遠市人民政府給本次國際棉紡織會議提供了大力支持和幫助,為會議期間和會后的參觀游覽提供了許多便利條件。廣東忠華棉紡織實業有限公司盡到了地主之誼,為本次會議取得圓滿成功做出了貢獻。在此表示衷心感謝。
除個別領導演講稿件出稿晚以外,絕大多數演講嘉賓的演講稿收入論文集,印刷后隨會議資料發給了與會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