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棉花供需現狀及展望
從全球供需平衡表來看,全球棉花供需格局從10/11年度開始連續5年出現了供大于求的庫存累加階段,從15/16年度開始轉變為需求缺口,進入了去庫存周期,庫存消費比逐年下降。最新的12月份USDA數據顯示,18/19年度全球產量調減108萬噸,主要是美國主產地之一的德州遭遇干旱,產量調減了51萬噸,印度受棉鈴蟲集中爆發產量調減了33萬噸。但巴西播種面積增加及天氣順風順水影響下,產量調增39萬噸。中國略減11萬噸左右。而受國際貿易摩擦影響,整體消費增幅明顯縮減。18/19年度消費預估僅比上年度調增54萬噸,從前兩年的3-6%的增速下滑至不到1%水平,且后期仍有下調可能。因此,18/19年度產需缺口在158萬噸左右,但仍有近1600萬噸的期末庫存,整體去庫存趨勢緩慢。
美國棉花市場
美國是世界第三大棉花生產國、第一大棉花出口國,2018/19年度,美棉產量預計405萬噸,出口327萬噸,棉花出口的數量約占全球棉花出口總量的36%。
從產量情況看,18/19年度主產區之一的德州,從4月開始就遭遇了長時間的干旱,累計降水量僅為正常水平的77%左右,并在9-10月東南部遭遇了兩次強颶風(佛羅倫斯和邁克爾),東南棉區受到影響。美棉產量縮減明顯,預計18/19年度產量約405萬噸,同比減少11%左右。
從出口情況看,受中美貿易摩擦,中國對美棉加征25%的附加關稅,導致棉花簽約出口急轉直下,原中國簽約不斷取消,截止12月6日,累計簽約出口329萬包,同比去年同期減少30%,低于前5年同期均值15%。
印度棉花市場
印度是世界第一大棉花生產國、第二大棉花出口國,其棉花產量和出口量對世界棉價有著重要影響。
近兩年印度遭遇紅棉鈴蟲災害,導致印度棉花出現減產,且棉農為了防治蟲害大量購買農藥,投入成本巨大,使得棉農損失慘重,新年度棉農種植意向走弱。
為了保證印度棉花種植面積,減少改種率。2018年印度政府將棉花最低支撐價格MSP價格,上調26-28%左右,其中長絨棉的最低支持價格上調26.16%至5450盧比/公擔,而中絨棉的則上調28%至5150盧比/公擔。極大程度的穩定了馬哈拉施特拉邦、古吉拉特邦和中央邦等棉花改種率相對較高地區的植棉情緒。而印度上調MSP價格后也支撐了總體棉花市場價格。棉花價格的高企也導致了印度國內下游紡紗行業面臨虧損狀態,目前印度紗線利潤處在了歷年低位水平。
來源:中國紡織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