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南通市政府發布《關于2017年度南通市市長質量獎和市長質量獎提名獎獲獎企業名單的通報》,江蘇大生集團有限公司被授予“2017年度南通市市長質量獎”。
江蘇大生集團有限公司是迄今為止連續發展123年的棉紡織企業,被譽為中國民族工業的“活標本”。她的創始人張謇先生,為實現“實業救國”的偉大理想,勇敢走上荊棘坎坷的創業之路,他所創辦的大生紗廠,也就是大生集團的前身,開中國機器紡紗之先河。近年來,大生集團積極導入卓越績效管理,注重創業、創造與創新,通過紡織主業的集聚、整合、改造與提升,通過體制創新、機制創新、管理創新、科技創新等一系列重大舉措,有效促進企業的持續健康科學發展。
一、弘揚企業文化,擔起社會責任。集團充分利用東方紅黑板報、每日新聞、大生新聞、微信公眾號、網站等方式傳播企業文化。其中東方紅黑板報由朱德總司令親筆題詞,自1950年7月創辦以來,至今仍保持每月一期?!睹咳招侣劇纷?987年7月1日創辦后,工作日每天一則新聞,反映員工情況、企業信息,從未間斷。作為百年企業,集團認真踐行“大德”的核心價值觀,不斷深化“大德”的文化內涵,將“大德”融入企業生產經營的各個方面。一是堅持綠色發展,在嚴格遵循各項環境保護法規的基礎上,通過推進產業的轉型升級來推動企業的綠色發展,發起并建立全國紡織供應鏈綠色制造創新聯盟,被認定為全國紡織行業環保上漿示范生產線和節能減排技術應用示范企業。二是堅持合作共贏,通過和央企合作,將大生在紡織行業的管理技術和經驗輸出到東南亞、西亞、非洲等地區,幫助欠發達國家的發展。三是堅持誠信為本,先后獲得省人民政府授予的“AAA級重合同守信用企業”、“省文明單位”,國家工商總局授予的“守合同重信用企業”,省質監局授予的“江蘇省質量信用AA級企業”。
二、重視科技創新,凸顯研發優勢。根據中國紡織工業“十三五”發展規劃,集團制定科技發展長期和短期規劃,并制定年度計劃保證落地。還建立信息和成果共享機制,通過工程師沙龍、課題發布會、成果發布會、信息交流會等形式促進信息共享和成果轉化。一是技術創新體系完善。建設江蘇省企業技術中心、江蘇省企業院士工作站、江蘇省研究生士工作站、江蘇省功能性紡織新材料多元復合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4個省級研發平臺,南通市協同創新研究院、南通市纖維素纖維應用工程中心等2個市級研發平臺。二是產學研成效明顯。集團與東華大學、蘇州大學、西安工程大學、江南大學等國內知名紡織院校及科研院所建立緊密的產學研合作關系,成功打造成為“中國纖維素纖維紡織精品基地”。三是高新技術成果豐碩。2012年公司通過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2013年被科技部評為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企業院士工作站被評為全國優秀企業院士工作站,研發機構被評為江蘇省首批重點研發機構。集團共獲得國家授權專利42件,11個新產品通過江蘇省高新技術產品認定,10個新產品通過江蘇省新產品鑒定,榮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9項、市級科技進步獎8項。
三、建成數字化車間,引領智能制造潮流。2014年,為破解人力資源緊張和人工成本不斷增長的發展難題,探索傳統紡織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徑和紡織制造裝備智能升級的新方向,集團根據“做精主業,適度多元”的發展戰略,同央企恒天集團合作,共同承擔國家三部委聯合布置的全流程國產智能紡紗設備的項目研發任務。2015年,大生集團建成國內首家數字化紡紗車間,配備全流程國產自動化、連續化、數字化棉紡成套設備。該項目總體水平達到國際一流、國內領先,2017年度先后獲得市級、省級和國家級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稱號,實現智能制造榮譽大滿貫。一是為傳統紡織的轉型升級探索出了新方向。用工僅需15人/萬錠,遠低于普通車間40—50人/萬錠的用工水平,且生產效率提高10%以上,噸紗綜合成本下降1000多元,產品品質處于國內領先地位。二是為國產紡織裝備樹立了新標桿。同進口設備相比,各項性能已基本相同,部分性能已實現超越,性價比優勢明顯。三是為國內紡織管理建立了新模式。生產運營管理實現遠程監控,生產操作流程進一步簡化整合,逐漸接近紡織生產無人工廠的終極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