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需求為導向,校準經營方向,努力創造更大效益,通過收購北明軟件實現從紡織單一主業轉型為紡織制造和IT軟件雙主業格局?!背I焦煞荻麻L湯彰明對記者說,面對嚴峻形勢,主動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瞄準新的消費需求,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跨界“聯姻”、跨界融合,使石家莊常山紡織股份有限公司取得了市場競爭的主動權。
“雙主業”比翼齊飛讓“老樹”抽“新枝”
日前,常山股份云數據中心和紡織優化升級工程奠基儀式在位于正定新區的常山紡織工業園舉行。這個計劃總投資80億元、建筑面積40萬平方米的項目預計兩年完工,投入生產后預計年新增營業收入78億元、利稅23億元,吸納就業近3000人。
常山股份積極適應互聯網時代,告別傳統的增長方式和管理方式,推進紡織制造數字化、智能化,構建綠色制造體系,目標指向創新、效率和可持續發展,以加快轉型獲得實質性突破。老樹開新花,常山股份云數據中心軟件行業無疑是老紡織跨界聯合開出的鮮嫩、艷麗的新花。
據了解,經省政府批準,常山云數據中心一期已確定為2017年河北省重點項目。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主要包括IDC機房樓、動力中心、研發樓及辦公配套設施,可容納12000個標準機柜。項目總投資50億元,計劃分四期建設。建成后預計年新增營業收入23.72億元,利稅11.5億元。
常山股份是常山紡織集團(國有獨資)為第一大股東、北明控股(民營)為第二大股東的混合所有制上市公司。早在2015年7月,常山股份就完成對中國軟件行業百強企業——北明軟件的并購重組,發展實力和盈利能力大大增強,成為全國中心城市國有老紡織企業搬遷改造、轉型升級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成功典范。
“以并購重組為契機進行的轉型,推進了兩化融合、智能制造,為紡織主業插上了‘互聯網+’的翅膀,形成了傳統優勢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相互促進、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的新格局?!睖妹鞲嬖V記者,著力推進軟件主業做強做大,是常山股份跨越提升的重要目標和依托,是常山股份的新標簽、新名片。
紡織主業“專精特新高”之路取得競爭主動權
走進位于常山紡織工業園恒盛紗廠細紗車間,一臺臺嶄新亮麗的藍色紡紗機整齊排列,有條不紊地高速運轉著。
“這些產品供不應求,每天走貨都在20噸以上!”現場忙著調度的車間副主任安國頗自豪地說,“恒盛紗廠主要生產高織高密紗線,一方面滿足公司自身需求,為生產高端面料的織造車間量身定制高檔紗線;另一方面對外銷售高附加值紗線產品。訂單很多,車間是滿負荷生產?!?/span>
面對棉紡行業處于寒冬期的嚴峻形勢,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的“三品”戰略成為常山股份調整供給側的主要途徑,加強研發力量,優化產品結構,堅定不移地走“專精特新高”的發展之路,向產業鏈兩端、向高端產品研發要效益。以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和院士工作站為依托,環保型紗線、功能型面料等產品出口到“一帶一路”沿線十幾個國家和地區。
剛剛奠基的紡織優化升級工程項目,無疑將進一步提升常山股份紡織產品的“含金量”,擴大高端產品規模。項目占地420畝,建筑面積21萬平方米,主要建設家紡品牌設計制造中心、紡織智能制造中心、智能物流中心和科技中心。預計年新增營業收入52億元,利稅11億元。
不久前,常山股份與意大利久負盛名的卡普萊公司簽訂包括在石家莊設立合資企業生產高品質家紡產品等一攬子合資合作意向,掀開了常山股份實施國際化和品牌化經營、推進產業鏈向高檔高端高附加值終端產品延伸,把紡織主業做優做精的新篇章。
創新創效推動企業邁上新臺階
“查布面與經紗要仔細認真,特別是新上的這個品種,停臺可以這樣處理……”日前,全紡勞模、常山股份恒盛分公司二織車間甲班擋車工劉冬正和工友在機臺上交流操作經驗。去年3月,由全紡勞模劉冬牽頭的“創效小組”聯產承包了60臺織機,運行一年以來,小組成員共同努力、密切協作,實現了產質量綜合成績三班同比最好的目標。
該公司工會主席邵光毅說,紡織行業的發展必須依靠新技術、新工藝的突破,走創新創效的新路子。承包小組、攻關小組等由各級勞模領銜的團隊,在公司創新發展、跨越提升中越來越發揮著重要作用,已成為公司發展先進生產力的“助推器”、培育紡織工匠的“孵化器”和激勵員工挑戰自我、攻堅克難的“加油站”。
近年來,常山股份先后建立了跨班組、跨工種的6個勞模工作室、7個勞模工作站,形成了勞模工作室艦隊,勞模工作室不僅成為培育骨干員工創新創效的搖籃,更為降本增效作出了重要貢獻。據對6個勞模工作室的不完全統計,已攻克生產技術難題190項,為企業創新創效近4000萬元,獲取發明專利7項。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要通過創新供給創造新的需求,在當前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環境下,企業真正拼的就是創新能力。必須把創新驅動貫穿于公司研發、生產、經營、管理各項工作之中?!?/span>湯彰明表示,常山股份將進一步加大研發投入力度,加快科技成果產業化步伐,依托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引領需求、激發需求、創造需求,拓展國內國外兩個市場,推動企業發展邁上新臺階。
展望未來,湯彰明信心百倍:只要咬定目標,把紡織主業做優做精,把軟件主業做大做強,把資本運作做準做實,扎實努力,激情工作,到“十三五”末,建成“技術水平領先、經濟效益良好、員工收入較高、人文環境和諧的現代化幸福新常山”的美好愿景一定能夠實現。
〉〉采訪札記
傳統企業轉型要瞄準“供給側”
在互聯網時代,如何釋放新需求、創造新供給,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打開產業新格局,對實現紡織產業轉型升級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有著60多年歷史的傳統棉紡企業常山股份,瞄準“供給側”,用新技術新業態全面改造提升傳統動能,著力發展壯大“大智移云”新一代信息產業等新動能,“紡織+軟件”雙主業兩化融合,形成現代信息產業和先進制造業相互融合,互為支撐的格局。老樹發新枝,實現了老牌傳統企業的“逆襲”。
我省傳統產業體量大,雖然部分行業正在經受轉型升級陣痛,但并不等同于夕陽產業,更不是過剩產業。常山股份的發展告訴我們,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核心是提高產品的質量和效益,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系統布局、長遠規劃,以創新滿足新需求,利用互聯網技術創造新供給。只要堅持創新驅動,用信息化、綠色化、服務化提升,找準新舊動能轉換的突破口,推動傳統產業向中高端邁進,增加有效供給,存量資源就會轉化為新的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