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副校長 林桂軍教授
一、全球經濟概況
1、美國:GDP增長率低于預期、失業率有所好轉,但仍處高位;貿易逆差仍然嚴重,美國個人儲蓄率上升,但總體儲蓄仍然偏低。
2、亞洲經濟:在全球經濟不振的情況下,亞洲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引擎。亞洲領先世界經濟復蘇,2010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45%。消費和投資是主要動力,之后是凈出口。亞洲開始出現經濟過熱勢頭,過熱的主要原因
二. 中國經濟增長的基本特征
1、經濟增長特征一
(1)在高儲蓄,高投資背景下,增長模式日趨資本密集型;
(2)勞動生產率的增加主要來自資本投資;
2、 經濟增長特征二
(1) 國內資金是投資的主要資金來源;
(2) 國內企業是最大投資主體,其次是政府和個人;
(3)外商投資企業在經濟發展的主要作用是技術轉讓與管理經驗溢出。
3、 經濟增長特征三
(1) GDP增長主要依靠工業生產;
(2) 我國GDP60%的增長來自工業生產,6%來自農業,34%來自服務業;
(3)工業增長主要來自勞動生產率的提高,而不是就業的擴大;
4、 經濟增長特征四
(1) 儲蓄長期超過投資,導致經常項目呈現順差;
(2)主要是國內儲蓄高,個人儲蓄高于其他一般國家。
三、我國的國際貿易
1.、貿易順差:貿易順差長期存在,但近期出現有逆差勢頭:今年2月份出口增長明顯放緩,出現73億美元的貿易逆差2010年3月上旬,74億美元逆差。
2.、生產能力過剩:消費業產能巨大,發達國家需求減緩,國內/新興市場需要開發;
根據2009年中國出口額排序,這些新興經濟體國家依次為:印度、俄羅斯聯邦、阿聯酋、印度尼西亞、泰國、巴西、越南、墨西哥、土耳其、巴基斯坦等。
3、出口附加值
中國出口產品的復雜度遠高于相似收入或要素稟賦的國家;中國出口結構趨于同發達國家相同,雖然類似程度增加,但中國出口的是同類產品中的低端產品;
4、加工貿易附加值低
四、 解決方案
1、 在傳統產業上, 加強對高端產品的投入產出
2、 重視對R&D密集型產業投入產出(IT, 生物技術,納米技術)
3、 技能培訓
4、 全球服務 (旅游, 金融, CROs)
5、 綠色技術與服務
6、 應對勞動力成本上升、工資上升,匯率升值,只有提高勞動生產率。
勞動力成本上升的調整:相對工資上升;生產向資本密集型轉變;產量是提高的。(以上是發言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