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于此,廣西大學研究團隊從仙人掌刺和甲殼蟲翅膀表面構造中獲得靈感,發明了可從霧中收集水滴的纖維素新材料。通過選擇性調控纖維素表面自由能的極性分量和色散分量,實現了非連續的分子級親/疏水域。隨后將其涂敷在非對稱刺表面,簡單構造了可以實現液滴快速成核和去除的雙重仿生表面。值得注意的是,霧滴與收集器之間自發的界面電荷作用被首次開發和利用,水收集效率高達93.18 kg/(m2·h)。( 紡織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