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 市場原料 | 統計集群 | 紡紗織造 | 品牌推薦 | 人力資源 | 標準與檢測 | 非棉與展覽 | 節能環保 | 協會之窗
當前位置:首頁->紡紗織造->織造技術->坯布
編織“科技布”
    皮膚是人體表面直接與外界環境相接觸的組織,具備防護、調節體溫、新陳代謝等功能,但生活中卻時常受損。而人類制造出衣物,在人體皮膚與環境之間構筑起一道屏障,可保障人體健康、舒適。從麻、棉、毛、絲等天然纖維到人造纖維,人們已經能熟練地加工出各種不同組織結構的面料,為“穿衣”這件家常事賦予了更多科技范兒。

   體表溫度、濕度變化都會對人體舒適性產生一定影響,如何最大限度提高服裝對人體舒適性的調節功能,成為當前紡織品領域關注的重點問題。

   記者近日從武漢紡織大學獲悉,該校技術研究院教授王棟團隊從高分子鏈結構設計出發,研發出新型具有熱濕調控功能的纖維,生產出成本低、舒適性好、可穿戴的智能聚酯纖維織物。

   團隊首先通過在聚酯纖維中添加光熱轉換納米陶瓷顆粒,制備出高效光熱轉換發熱聚酯纖維,使得纖維材料具有光熱蓄能功能,模擬人體著衣環境實驗顯示,光熱轉換纖維有較好的保溫性能。

   此外,這種智能聚酯纖維織物,還能根據人體微環境的溫度和濕度變化,調節其孔隙率。在干燥寒冷環境下,這種織物結構較為緊密,孔隙率較低,可以阻擋人體熱量和濕氣散失,達到保溫保濕目的;當織物處于潮濕悶熱環境下,結構會變得疏松,孔隙率增大,從而促進人體的熱量和濕氣快速透過,達到使體表干爽舒適的目的。

   王棟表示,這種根據微氣候溫濕度的變化自動對織物孔隙進行調節的手段,開創了一種全新人體熱濕舒適性解決方案,這項成果能夠極大促進紡織品功能升級,有望替代目前市場上能調節人體熱量和濕氣的紡織品。目前,該成果已建立千噸級生產線,實現中試生產,針織面料通過市場驗證并獲得好評。

   (來源:科技日報)

  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
本網最新
美日韩极品无码
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
京ICP備14037240號-1 公安備案號:11010502039965???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東二環朝陽門北大街18號7層 郵編:100027 郵箱:ccta_bgs@126.com
電話:010-85229649 010-85229419 傳真:010-85229649 2010 版權所有 ? 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