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島大學生物醫用材料與工程研究院的研究團隊設計合成了一種新型聚四氫嘧啶抗菌、抗病毒聚合物(PTHP),通過靜電紡絲工藝,將其與聚丙烯腈(制作口罩的一種常見材料)混合在一起,制備出具有良好拉伸強度的納米纖維。該成果近日刊登于《危險材料雜志》。
隨著新冠疫情的暴發,口罩等防護用品已成為人們生活中的必需品。日常所用的口罩多是靠靜電吸附方式攔截病菌,攔截效率有限,并且用過的口罩由于“沾滿”病菌,還需要特別處理。是否可以把“攔截”變為“抑制”“殺滅”呢?
研究團隊最新研發的抗菌、抗病毒納米纖維就可“紡織”成納米纖維層,覆蓋在口罩外層,使口罩擁有抑制病菌的“自清潔”功效,比現有口罩擁有更好的防護作用。
團隊負責人郭帥兵介紹,他們的大量實驗結果表明,這種納米纖維不但對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常見細菌表現出高效且持久的抑制效果(>99.999%),對部分病毒也表現出優異的殺滅性能。而且這種纖維具有良好的熱穩定性和生物相容性,即加熱之后藥物不揮發,不會對人體產生傷害,安全性好。另外,納米纖維網孔很小,對0.24微米顆粒物的過濾效果高達97%,極大提高了口罩對顆粒物的攔截效果。
據了解,這種納米纖維作為病原體殺滅層不僅可以應用于口罩,還可用于其他尖端醫護紡織品,相關研究成果已申請國家發明專利。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jhazmat.2021.127602
?。▉碓矗褐袊茖W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