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客觀認識漿紗的作用
1、漿紗是機織物生產中的關鍵工序
漿紗是機織物生產過程中的關健工序,它的重要性已廣泛被業內人士所認知,被形象地稱為“老虎口”。它賦予經紗承受織機上激烈機械負荷的能力,即保證經紗的可織造性能。上漿效果的好壞對織布車間的生產效率有決定性影響。人們常說,“上漿上得好等于織布已大功告成了一半”。若上漿沒達到預期效果,將會影響織機效率,甚至造成布機無法正??椩?,導致重大經濟損失。漿紗又是個技術密集型的工藝過程,受到很多因素,如漿料配方,紗線性能及漿紗工藝參數等的綜合影響。若這些因素相互沒配合好。就會造成上漿效果不佳。有紡織專家經長期研究得出:如果一個布機車間有100臺布機,以310rpm(一般劍桿織機)的轉速運轉,每年工作8000小時,織制經緯紗34tex/34tex,經緯密385/265,總經根數6510根的棉織物。若斷頭水平(經+緯)從5.8次/十萬次引緯,通過漿紗降到4次/十萬次引緯,就會每年節約大約141萬元人民幣的成本。若再進一步降低,又可節約更多,再加上產品質量的改善,漿紗的重要性顯而易見。
2、漿紗是紡織行業的主要污染源
我國漿料科研工作者通過對紡織行業各類化學原料及助劑的COD測試得出,紡織行業COD負荷的42.6%是由漿料產生的。所以,漿紗在擔當正面重要作用的同時,又面臨著嚴峻的環保壓力,而漿料中最主要的COD 制造者是性能太優良、太穩定的 PVA 漿料,它引起的COD 污染又占了漿料的絕大部分。
3、漿紗不是萬能的
漿紗可以改善經紗的可織性能,但必須在一定的紗線質量保證的基礎上。不可能利用漿紗完全“變廢為寶”,用質量很差的經紗織制高檔品種,達到很高的織造效率是不可能的。
德國鄧肯多夫紡織研究所的施蒂咯馬耶通過研究得出,要想在漿紗工序通過上漿來增加紗線細節處的強力,從而減少紗線的強力不勻是不可能的。因為細節處的吸漿能力遠小于其他部分的吸漿能力,一般來說,紗線直徑減小一倍,吸漿能力將減小四倍。也就是說,漿紗后的紗線強力不勻反而增加了,若要通過進一步提高上漿率使細節處的強力進一步增加,只能是造成更大的浪費。
二、拓展創新,迎接挑戰
1、開拓思路,研究既可生物易降解、又可基本達到 PVA 優良性能的生態友好型漿料
大家知道,在目前國內外常用的漿料品種中,PVA漿料的性能是迄今為止其它漿料無法比擬的。在保證中高檔品種的漿紗可織性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每年的消耗量大約在7-8萬噸左右,但由于其生物降解性很差,又成為紡織行業的主要污染源。處于國家環保和紡織行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考慮,應對國外的綠色技術壁壘,漿紗工程必須要設法少用直至最終免用PVA漿料。那末,能否研究出性能和PVA基本相當,但生物降解性又良好的漿料呢?也就需要我們認真分析PVA的結構與性能利用分子設計技術,制備性能優良的生態友好型漿料。
另外,研究以生物降解性能良好的天然高分子物為基體的低污染且上漿性能優良的漿料新品種,也是前景廣闊的途徑之一。
這里,淀粉基、甲殼素基、乃至動物膠類基等的深度改性漿料值得關注和研究。從甲殼素等可上漿原料的結構與其良好的上漿性能可給我們很多啟發。
2、漿料、漿紗設備技術進步已到了迫切的時刻
目前由于紡織生產所需原材料的漲價和其它原因的影響,紡織行業又到了一個嚴峻的時刻。在這關鍵的時刻,很多紡織企業又一次感到了技術進步和產品質量的價值。市場經濟行業競爭的深入發展和環保等壓力,迫使紡織行業必須盡快從粗放型向集約型(精細型)轉變。漿紗工程作為一個關鍵工序,也必須直面這個歷史要求。
這里講的技術進步,包括漿料生產技術和漿紗設備技術的進步。
要利用分子設計技術,研究生產出即可生物易降解、又可基本達到PVA優良性能的生態友好型漿料,靠簡單的混合設備已經不行了。隨著技術進步挖掘到一定程度,低投入、高產出的時代即將過去,隨之而來的是高投入才能高產出的時代。
按照新的漿紗目的—使漿紗耐磨和貼伏毛羽的理念,漿紗設備也應有相應的技術發展,要相應研究新型上漿技術和漿紗前紗線預處理技術,更好地實現貼伏毛羽和被覆為主的上漿效果,提高漿紗質量,減少漿料用量,從而減少漿料污染。
例如,新型濕分絞技術,在企業中經實驗達到了很好的效果,那么如何用好這種行之有效的濕分絞技術?如何盡快研究應用可達到很好被覆上漿效果的Chimgel拖漿上漿技術和管道上漿技術等。
另外,可否強強聯手,與其他行業合作,使上漿率的在線檢測與控制成為國內漿紗機的常備裝置?
3、漿紗工藝理念和知識的提高也顯得十分重要
漿紗的技術進步離不開漿紗人員的工藝理念和相關知識的提高。從事漿紗的人員要對漿紗的原理和理念有較好的認識,才能應對復雜的漿紗工程。
例如,深刻理解認識了新的漿紗目的,知道了在百分之十幾的上漿率下,所謂的漿膜才有幾微米厚,每平方米紗線上才只有幾克的漿料,就不會刻意地追求漿膜完整,才能為達到被覆為主的上漿效果而自覺地在生產中應用高壓上漿和預濕上漿技術。理解了漿紗主要是為了貼伏毛羽和使漿紗耐磨,才會開動腦筋,克服困難,用好濕分絞。
懂得了充分的潤濕是良好粘結的前提,知道一滴水在自由狀態下,潤濕一片棉紗需要約4-10秒,而2%濃度的漿液由于粘度遠大于水,潤濕一片棉紗則需要 20-30秒鐘,就會不片面為了追求產量而將漿紗機車速開的很高,就會理解應用預濕上漿技術的意義。
知道了純棉紗由于單纖強力低,即使上漿毛羽貼伏不太好,在上機織造時,即便經紗發生纏結和粘連,也會在開口過程中被拉開,從而對織造影響不是很大,就會理解少用不用 PVA,對純棉品種意義不大。真正考驗的是滌棉品種,乃至紗線中有更大比例滌綸纖維的產品。
掌握了 PVA優良的性能,就會理解替代PVA漿料的難度,就會理解現在很多漿料配方中是PVA性能過剩,本來PVA就可以減少一些,所以有些替代PVA的漿料發揮的作用不大。掌握了一定的漿料知識和一些常用漿料的性能及檢測原理,就會對提高漿料市場水平和漿料質量有促進作用。
總之,漿紗是關鍵的,但面臨的壓力和問題又是很大的,只有客觀全面認識,直面問題和壓力,開拓思路,勇于技術創新,研究開發高端生態友好型漿料,研究應用新型上漿技術和工藝,才能應對環保、企業競爭對漿紗工程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