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EI網訊 12月6日,“紡織之光”2019年度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技教育獎勵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召開。會上發布并表彰“紡織之光”2019年度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獎、教育教學成果獎、教師獎、學生獎、針織內衣創新貢獻獎、全國紡織行業技術能手,通報表揚全國紡織行業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貢獻獎單位,發布并表彰中國紡織行業專利獎,并對2019年度紡織行業重點實驗室、紡織技術創新中心進行授牌。


這是每年一度的紡織人盛會,也是全國廣大紡織科技、教育工作者和學生們的榮耀時刻。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黨委書記高勇,會長孫瑞哲,原會長杜鈺洲,王天凱,副會長夏令敏,黨委副書記陳偉康,紀委書記王久新,副會長徐迎新,陳大鵬,李陵申,端小平,楊兆華,孫淮濱,原副會長陳樹津,香港查氏紡織集團董事、常州市桑麻教育基金會副理事長王羽盛,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秘書長、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理事長葉志民,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秘書長、科技發展部主任彭燕麗,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人力資源部主任孫曉音,中國紡織服裝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倪陽生等領導嘉賓主席臺就座。大會由夏令敏副會長主持。


國家科學技術獎勵辦公室副主任高洪善因臨時有事未能到會。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端小平代為宣讀致辭。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李陵申做題為《堅持創新驅動,推進新時代紡織科技工作高質量發展》的主題報告。他介紹了2019年紡織科技教育獎勵工作基本情況,并就下一步紡織科技工作提出幾點建議。
為更好適應國家科技體制與科技獎勵改革新形勢,鼓勵原創性、顛覆性技術,發揮科技創新的引領作用,進一步提升紡織科技獎質量水平和打造紡織科技獎品牌,2019年度紡織科技獎進行了較大調整,進一步完善了獎項結構。一是增設了技術發明獎(一、二等獎);二是將“桑麻學者”納入中紡聯科技獎序列評選,更名為特別貢獻獎(桑麻學者);三是將科技進步獎三個等級調整為一、二等獎兩個等級。至此,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獎形成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和特別貢獻獎(桑麻學者)的獎勵體系。
李陵申表示,當前紡織科技創新工作面臨著新形勢主要體現在:全球科技有望在新一輪科技革命中從諸多新興領域實現突破,并將對全球經濟與國際關系等產生深遠影響。我國紡織工業實現了全方位、深層次的發展,成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進創新發展、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和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在服務國家戰略大局和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需求中發揮著日漸重要的作用。
從原料供應、設計研發,到紡織品加工、后整理、運營銷售,中國紡織工業已成為全球體量最大、產業體系最完備的工業領域。產業鏈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高,在高性能高功能性纖維材料、高端裝備制造和產業用紡織品等領域實現重大突破。2018年,我國紡織工業的研發(R&D)投入為471億元,占全國工業的3.60%,研發投入強度為0.88%,與5年前相比增加了0.41%;與5年前相比,我國紡織工業從業人數減少了367.5萬人,總資產卻增加了4047億元,人均資產增加了15萬元,這充分體現了科技在行業提質增效的效用。
2011年以來全行業共有28項科技成果獲國家科學技術獎,其中兩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皠撔买寗拥目萍籍a業、文化引領的時尚產業、責任導向的綠色產業”已成為我國紡織行業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新定位和戰略重心。但是,我們也要充分認識到我國紡織科技工作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諸如后發優勢逐漸減弱給行業帶來的挑戰,學習借鑒吸收創新國外先進技術的空間日益萎縮,研發投入邊際效益不斷下降,產業集中度低造成的研發投入強度和成果轉化率低等。未來,以前沿技術創新代替技術模仿必將成為我國紡織工業新舊動能轉換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
未來紡織科技工作應該主要關注:緊跟時代科技潮流,主動融入發展大趨勢;科技元素已成為引導消費的重要力量;基于纖維材料的工業革命對紡織的再認知等三個方面。
對于下一步紡織科技工作,李陵申表示,我國紡織工業要緊跟黨和國家科技創新戰略調整方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立足實現建設創新型國家“三步走”的戰略目標、立足在重點領域搶占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制高點、立足全面提升我國紡織科技創新供給能力,研究編制《紡織工業“十四五”科技進步綱要》,加強前沿技術研判,及時調整科技創新的方向路徑,引領行業高質量發展。他提出一要加強重點領域前沿技術研究,引領行業科技發展,圍繞纖維新材料、先進紡織制品、綠色制造和智能制造四大方向開展科技攻關。二要加強新時代紡織科技創新工作的頂層設計。堅持黨對科技事業的全面領導,加強紡織科技工作者的理論武裝。堅持做好基礎研究,強化紡織科技創新根基。堅持需求導向,完善創新體系和成果轉換平臺建設。堅持雙輪驅動,發揮好政府和市場的疊加效應。堅持打造高效、充滿活力的科技創新環境。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秘書長、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理事長葉志民宣讀《2019年度“紡織之光”科技教育獎勵金的決定》。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秘書長、科技發展部主任彭燕麗宣讀《關于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2019年中國紡織行業專利獎授獎決定》、《關于公布2019年紡織行業重點實驗室名單的通知》和《關于公布2019年紡織技術創新中心名單的通知》。中紡聯今年繼續開展了紡織行業專利獎評審,15項專利獲中國紡織行業專利獎金獎,69項獲優秀獎。中紡聯認定了第二批紡織行業重點實驗室26家,紡織技術創新中心13家。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陳大鵬宣讀《關于授予“紡織之光”2019年度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針織內衣創新貢獻獎的決定》。2019年度的針織內衣創新貢獻獎共授予10個項目,集中代表了針織內衣行業在功能性針織產品開發、針織供應鏈平臺建設、內衣裝備提升等方面的創新成果,對針織內衣行業的自主技術創新和新品開發起到了示范和引領作用,推動了針織內衣產品的技術進步和行業的高質量發展。

中國紡織服裝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倪陽生宣讀《關于授予“紡織之光”2019年度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紡織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的決定》和《關于表彰“紡織之光”2019年度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教師獎和學生獎的決定》。2019年度教育獎包括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教師獎和學生獎兩部分。今年的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面向紡織服裝本科院校,共授獎327項,其中一等獎26項、二等獎62項、三等獎239項。教師獎和學生獎在14所本科院校和2所高職院校中展開,共評出教師特別獎1人,教師獎22人;學生特別獎2人,學生獎152人。獲獎項目主要集中在人才培養模式、專業建設、課程改革、實踐教學、雙創教育、學科競賽、產教融合等方面,是廣大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學崗位上,經過艱苦努力獲得的創造性成果。獲獎教師和學生是我國紡織院校優秀教師和學生的先進代表,他們的先進事跡反映了廣大師生在教書育人、嚴謹篤學、教學改革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績。




2019年國務院印發了《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方案(2019—2021年)》,在培訓群體、培訓主體以及培訓補貼上明確了政策保障,職業技能提升已成為國家保持就業穩定、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舉措。中紡聯通過開展職業技能競賽和技能人才獎勵工作,將進一步激發廣大職工學習新技術、掌握新技能、爭當好工匠的內生動力,為紡織實體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的技能人才支撐。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人力資源部主任孫曉音宣讀《關于授予張學明等二十四位同志全國紡織行業技術能手的決定》和《關于通報表揚全國紡織行業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貢獻單位的決定》。2019年度紡織技能人才獎勵工作圍繞勞動技能競賽和職業技能競賽開展。經評選,授予張學明等24名同志“全國紡織行業技術能手”榮譽稱號,通報表揚為全國紡織行業技能人才培育作出突出貢獻的魯泰紡織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單位。中紡聯與人社部中國就業技術指導中心、中國財貿煙草輕紡工會共同主辦了“2019年全國紡織行業經編工和服裝制版師職業技能競賽”,與中國財貿煙草輕紡工會共同主辦了“2019年全國紡織行業長絲織造織布工、整經工和紡織設備保全工職業技能競賽”。按照競賽獎勵規定,經編工、服裝制版師、織布工、整經工和紡織設備保全工五個職業全國決賽前六名選手共30人,獲得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授予的“全國紡織行業技術能手”榮譽稱號;按照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有關規定,將對經編工和服裝制版師兩個職業技能競賽前三名共6位選手,授予“全國技術能手”榮譽稱號,并納入高技能人才表彰計劃。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秘書長、科技發展部主任彭燕麗宣讀《關于2019年度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獎的授獎決定》。2019年,紡織科技獎共授技術發明獎6項,其中一等獎2項,二等獎4項;科技進步獎77項,其中一等獎15項,二等獎62項;特別貢獻獎(桑麻學者)4人。獲獎項目主要體現在高性能、功能化纖維及其應用技術實現突破,行業數字化、智能化關鍵技術迭代升級,綠色節能環保成為科技創新不懈追求的目標,標準與協同創新成為科技創新成果的重要體現和創新形式等方面,體現了我國紡織整體技術水平和核心競爭力,推進了紡織智能化轉型升級,助推行業綠色制造進程,以及協同創新與交叉融合對科技進步的意義。







香港查氏紡織集團董事、常州市桑麻教育基金會副理事長王羽盛為特別貢獻獎(桑麻學者)獲獎者頒獎。本次獲得特別貢獻獎(桑麻學者)的4位獲獎人,在我國紡織行業相關領域都取得了卓越的創新性成就,對推動紡織科學技術創新發展做出了杰出貢獻。





威海拓展纖維有限公司總經理叢宗杰,北京服裝學院材料設計與工程學院院長王銳,浙江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姚菊明,福建金源紡織有限公司紡織設備保全工張學明等四人作為獲獎代表上臺發言。


由中紡聯流通分會和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聯合八家紡織流通領域的企業成立“紡織之光·紡織服裝產業流通專項基金”。會上,浙江中紡騰龍投資有限公司、浙江眾志市場經營管理有限公司、廣州市潤基置業有限公司、青島中紡億聯時尚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成都星泓商流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中紡永景投資有限公司、常熟白馬服裝市場有限公司、常熟天虹服裝城管理有限公司等八家發起人企業代表與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簽約。

科技是時代創新發展的基點,產業的轉型升級和形態變革,不僅是產品的迭代更新和產業規模的持續壯大,更是技術創新推動的生產方式和商業模式的升級換代。紡織科技工作要敢于砥礪前行、攻堅克難,我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切實增強為黨分憂、為國盡責、為民造福的使命感、緊迫感和責任感,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把中國紡織工業打造成引領世界紡織科技發展的思想高地和產業高地而努力奮斗! (文 黃瑋 攝影 關云鶴)
來源:ct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