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認識服裝面料,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紗,什么是線,因為任何紡織面料都是由紗線組成的。所謂紗:既是將紡織纖維平行排列,并經加捻制而成的產品。而將雙根或多根紗并合加捻制而成的產品則稱之為線或股線。
按紡紗工藝方法分類可分為:精梳紗、普梳紗、半精梳紗
按紗線的染整及后加工分類可分為:本白紗、漂白紗、染色紗、燒光紗、絲光紗
按紗線的粗細(紗支)分為:粗支紗、中支紗、細支紗、高支紗
紡織面料的粗細、厚薄、輕重及檔次,其中紗的粗細是決定因素之一。
線密度和長度
纖維的線密度是指纖維的粗細程度。
纖維的長度是指纖維的長短程度。
紡織纖維必須具有一定的線密度和長度,才能使纖維間相互抱合,并依賴纖維之間的磨擦力紡制成紗。所以,紡織纖維具有一定的線密度和長度,這是進行紡織加工和使產品具有使用價值的必要條件之一。紡織纖維的線密度與紡織加工和制成的紗絲及織物的性能密切相關。
一般情況下,纖維線密度較低、均勻度較好,則有利于紡織加工和產品質量。在纖維線密度對織物服用性能的影響中,較細的纖維制成的織物較柔軟,光澤較柔和,用較細的纖維可以制得較為輕薄的織物,也可制造透氣性好和仿絲綢效果好的服裝面料。但細纖維制成的織物易起毛、起球、而粗纖維織物可用以制造為硬挺、粗獷和厚實的織物。
同樣,紡織纖維的長度也與紡織和產品質量關系密切。纖維長度較長、長度整齊度好、短纖維含量少,則對紡織加工和產品質量有利。在相同條件下,纖維較長,則成紗強度高、條干均勻,成紗表面光潔,制成的織物牢度好,外觀光潔,不易起毛、起球。
此外,在保證一定成紗質量的前提下,纖維越長,則可紡的紗越細,可用來制造較為輕薄的織物。對于長度較短的則言,長度比線密度更為重要。
在紡織纖維中,天然纖維的線密度和長度是不均一的,有時差異還較大,它隨著纖維品種、生長條件等不同而不同。而化學纖維是人工制造的,纖維的線密度和長度可在一定范圍內根據纖維加工和使用的要求,人為控制和確定。
膨體紗是先由兩種不同收縮率的纖維混紡成紗線,然后將紗線放在蒸汽或熱空氣或沸水中處理,此時,收縮率高的纖維產生較大收縮,位于紗的中心,而混在一起的低收縮纖維,由于收縮小,而被擠壓在紗線的表面形成圈形,從而得到蓬松、豐滿、富有彈性的膨體紗。
包芯紗一般以強力和彈力都較好的合成纖維長絲為芯絲,外包棉、毛、粘膠纖維等短纖維一起加捻而紡制成的紗。
包芯紗兼有長絲芯紗和外包短纖維的優良性能。
比較常見的包芯紗有滌棉包芯紗,它以滌綸長絲為芯紗,外包棉纖維。
氨綸包芯紗,它是以氨綸長絲為芯紗,外包其他纖維制成的紗線。由這種包芯紗制成的針織物或牛仔褲料,穿著時伸縮自如,舒適合體。
纖維的強度
纖維的強度是指纖維抵抗外力破壞的能力,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紡織商品的耐用程度。纖維的強度可用纖維的絕對強力來表示,它是指纖維在連續增加負荷的作用下,直至斷裂時所能承受的最大負荷。其法定講師單位為牛頓(N)或厘牛頓(cN)。
過去習慣用克力或公斤力表示。由于纖維強力的與纖維的粗細有關,所以對不同粗細的纖維,絕對強力無可比性,因此,常用相對強度來表示纖維的強度。相對強度是指單位線密度(每特或每旦)纖維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法定計量單位為牛/特(N/tex)或厘牛/特(cN/tex)。
纖維的彈性
纖維及其制品在加工和使用中,都要經受外力的作用,并且產生相應的變形。當外力的作用去除后,纖維的一部分變形可恢復,而另一部分變形則不會恢復。
可將纖維的變形為成三個部分
即當外力去除后能立即恢復的這部分變形稱急彈性變形;
當外力去除后,能緩慢地恢復的這部分變形稱緩彈性變形;
當外力去除后,不能恢復的這部分變形稱塑性變形。
纖維的彈性就是指纖維變形的恢復能力。表示纖維彈性大小的常用指標是纖維的彈性回復率或稱回彈率。它是指急彈性變形和一定時間的緩彈性變形占總變形的百分率。纖維的彈性回復率高,則纖維的彈性好,變形恢復的能力強。用彈性好的纖維制成的紡織品尺寸穩定性好,服用過程中不易起皺,并且較為耐磨。如:滌綸具有優良的彈性,其制成的服裝具有挺括、耐磨等特性。
纖維的耐磨性
纖維及其制品在加工和實際使用過程中,由于不斷經受磨擦而引起磨損。而纖維的耐磨性就是指纖維耐受外力磨損的性能。纖維的耐磨性與其紡織制品的堅牢度密切相關。耐磨性的優劣是衣著用織物服用性能的一項重要指標。纖維的耐磨性與纖維的大分子結構、超分子結構、斷裂伸長率、彈性等因素有關。
常見纖維耐磨性高低的順序如下:
錦綸>丙綸>維綸>乙綸>滌綸>腈綸>氯綸>毛>絲>棉>麻>富強纖維>銅氨纖維>粘膠纖維>醋酯纖維>玻璃纖維。
纖維的彈性模量
纖維的彈性模量也稱“初始模量”,它是指纖維拉伸曲線上開始一段直線部分的應力應變比值。
在實際計算中,一般可取負荷伸長曲線上伸長率為1時的一點來求得纖維的彈性模量。纖維彈性模量的大小表示纖維在小負荷作用下的難易程度,它反映了纖維的剛性,并與織物的性能關系密切。
同時,纖維的彈性模量大,則織物硬挺;反之,彈性模量小,則織物柔軟。
纖維的加捻
加捻是使紗條的兩個截面產生相對回轉,這時紗條中原來平行于紗軸的纖維傾斜成螺旋線。
對短纖維來說,加捻主要是為了提高紗線的強度。而長絲的加捻既可以提高紗線的強度,又可產生某種效應。紗線加捻的多少以及紗線在織物中的捻向與捻度的配合,對產品的外觀和性能都有較大的影響。
加捻性質的指標有:表示加捻程度的捻度、捻系數及表示加捻方向的捻向。
捻度紗絲加捻角扭轉一圈為一個捻回。
紗線單位長度內的捻回數稱捻度。我國棉型紗線采用特數制捻度,即用10 cm紗線長度內的捻回數表示;
精梳毛紗和化纖長絲則采用公制支數制捻度,即以每米內的捻回數表示;
此外,還有以每英寸內捻回數表示的英制支數制捻度。捻系數捻度不能用來比較不同粗細紗線的加捻程度。
捻系數
因為相同捻度,粗的紗條其纖維的傾斜程度大于細的紗條。在實際生產中,常用捻系數來表示紗線的加捻程度。
捻系數是結合線密度表示紗線加捻程度的相對數值,可用于比較不同粗細紗線的加捻程度。
捻系數可根據紗線的捻度和紗線的線密度計算而得到的。捻向捻向是指紗線加捻后,單紗中的纖維或股線中單紗呈現的傾斜方向。它分Z捻和S捻兩種。加捻后,紗絲的捻向從右下角傾向左上角,傾斜方向與“S”的中部相一致的稱S捻或順手捻;紗線的捻向從左下角傾向右上角,傾斜方向與“Z”的中部相一致的稱Z捻或反手捻。
一般單紗常采用Z捻,股線采用S捻。股線的捻向按先后加捻的捻向來表示。例如,單紗為Z捻、初捻為S捻、復捻為Z捻的股線,其捻向以ZSZ表示。
紗線的捻向對織物的外觀和手感影響很大,利用經緯紗的捻向與織物組織相配合,可織出外觀、手感等風格各異的織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