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膠圈鉗口至前羅拉鉗口隔距與毛羽的關系
隔距大,纖維在膠圈鉗口至前羅拉鉗口隔距容易擴散,不能有效控制纖維在這一區域運動,致使毛羽增多。生產中,前羅拉鉗口至膠圈鉗口隔距12mm至12.5mm;前膠圈弧面至前膠輥弧面隔距1mm。
減少鉗口隔距等于減小前區自由距,使變速點前移,防止了纖維過分擴散,有利于對浮游纖維控制從而降低毛羽。
1.2 細紗機階梯曲面下銷倒裝與毛羽的關系
下銷倒裝能夠使下銷自動前移2 mm,減少了自由距,有效控制了纖維運動。經我們試驗證明:倒裝后,CJ 14.6 tex 品種3 mm毛羽減少25%,CJ 5.3 tex、CJ 18.2 tex分別降低22%和31%,1 mm至9 mm毛羽各品種都不同程度減少。
1.3 導紗勾至錠尖高度與毛羽的關系
對導紗勾至錠尖高度的原則,應以小紗紗頭不打擊管頭,大紗不碰隔紗板為準。在實際生產中分別做2 cm、3 cm、4 cm隔距試驗:當2 mm時,小紗紗條打擊管頭,斷頭多、毛羽大,中、大紗時和3 cm隔距毛羽接近;當4 cm時,紗線大紗氣圈大碰隔紗板毛羽大,小、中紗時和3 cm隔距毛羽接近;當3 cm時,大、中、小紗毛羽值接近。試驗品種為CJ 14.6 tex,用6903鋼絲圈0/9號。
1.4 導紗勾、錠子及鋼領三同心與毛羽的關系
在實際生產中,三者中心點應成一直線,位置不正,將勢必產生歪氣圈,而歪氣圈是產生大量毛羽的重要因素。
歪氣圈試驗統計:CJ 9.7 tex品種毛羽上升60%左右,CJ 14.6 tex品種毛羽上升40%左右,CJ 18.2 tex品種毛羽上升70%左右。
所以,導紗勾、錠子、鋼領三者必須一線同心規范裝配,以避免惡性毛羽的錠差產生。
1.5 不同類型導紗勾與毛羽值的關系
陶瓷導紗勾的毛羽指數普遍少于金屬導紗勾。我們在使用TEJ43/01型金屬導紗勾(直徑3.5 mm)和QS/03/18型陶瓷導紗勾(直徑3.0mm)時發現:3.0 mm孔徑比3.5mm孔徑導紗勾毛羽少40%左右。
導紗勾孔徑小減少了氣圈張力作用,使紗條與導紗勾的接觸面積小,有利于纖維的凝聚和紗條捻度的傳遞,使毛羽大幅度減少。
但是,陶瓷導紗勾在硬度值和耐磨性方面還有待改進,使用一段時間后,毛羽有上升趨勢。陶瓷導紗勾一次成型利于纖維凝聚,金屬導紗勾螺旋成形不利于纖維凝聚。
1.6 鋼絲圈重量與毛羽值的關系
鋼絲圈偏輕,毛羽大幅度上升。偏重的鋼絲圈毛羽少于偏輕的鋼絲圈毛羽。鋼絲圈偏輕或偏重對毛羽都不利。
在實際生產中,還必須考慮鋼領的衰退程度、溫濕度的變化、捻度、車速等因素,用來優選鋼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