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將雜貨生產交付新興國家和大企業;
2、要從制造產品向制造魅力轉換;
3、不要企圖接收正銷售著的產品的訂單,要舉全公司之力制造暢銷的產品;
4、要跨越QCD,滿足顧客需求;
5、將制造體制從棒球模式轉換為排球模式;
6、生產銷售鮮花時,只靠廉價大量生產不是辦法;
7、設計師品質的體現;
8、更換為與眾不同的工作裝;
9、中小生產商要將工廠建設在城市;
10、不要將分工用于大量生產,要將其用于專家水準的量產上;
11、制造新產品至少要達到十倍或十分之一的一位數差別;
12、不是培養人,是培養企業;
13、將工廠建造成能夠讓人看到制造的“展示廳”;
14、機器制造產品,人的雙手創造價值;
15、將工廠做小,發掘新的賺錢商機;
16、投資員工優于投資設備;
17、以幸福、舒適為中心進行評價;
18、今后日本制造業所必需的心5S是“整理,整頓,清掃,機制,幸?!?;
19、改善永無止境。
改善是從微笑之處著手,依靠每位企業成員的力量。微小之處微到不放過地板上的一個小螺絲,注意物品的歸置方式、員工清點數量的方式及員工的工作裝顏色等。任何一點都有可能關系到產品的品質、生產率及企業的盈利。所以,改善無處不在。在企業制造改善中,要想做大制造,那必先培養人才。員工的精神狀態調動著員工工作積極性,只有提高了員工的幸福感,員工才能忠誠于企業、認同于企業,為企業創造價值,所以管理也逐漸從以利益為中心發展到以人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