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既是世界棉花的生產大國,又是棉花的消費大國。新疆棉花產業正在不斷擴能提速、加快發展。2020年新疆棉花產量達516.1萬t(占全國棉花總產量的87.3%),連續27年保持棉花總產、單產、種植面積、商品調撥全國第一。我國的長絨棉幾乎均種植于新疆,而且常年供不應求。即便如此,國產棉花的品質和數量也無法滿足我國紡織加工生產的需求。新疆棉花在國內棉紡企業有較高的需求,在國外也是必不可少的原材料。
在“十四五”時期,為了鞏固全國最大優質商品棉生產優勢地位,產業部門正在積極部署優選適宜品種、壓減品種數量、推進集聚發展、建設優勢棉區等工作。2020年,在本地軋花產能增加,下游企業生產形勢較好、棉花庫存較低的影響下,新疆籽棉交售市場一片活躍。然而,目前國際紡織服裝貿易仍處于下行周期,棉花產能過剩、供求寬松的趨勢未改,我國棉花產業與印度、越南、孟加拉等國相比不再具備成本優勢,這就倒逼產區要加快高質量發展,不斷提高棉花質量,以目標價格+規模效應+品質優勢化解各種風險。首先要轉變觀念,消除短期意識,高度重視棉花質量,盡快提升新疆棉花質量,以增強國際競爭力。
1 新疆棉花的發展現狀
新疆棉區種植棉花起步較晚,實屬后起之秀,源于其天然的地理位置和區位氣候特點,土壤好、光照足、溫差大,適合棉花生長,且棉花各項品質指標較好,產量較高。新疆棉花的穩定直接關系到全國棉花產量的穩定,其質量和產量的穩定提高對我國棉花產業健康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
2020年8月國家棉花市場監測系統調查報告顯示,新疆新棉總產量高于上年,在保證產量的同時應關注棉花質量的提升。近5年,棉纖維總體長度以29 mm級為主,28 mm級還占有一定比例,馬克隆值、含雜率增高現象較為突出,斷裂比強度有所增高,但棉花整體質量提升不明顯。根據阿拉爾棉區纖維檢驗所發布的數據,在2020年度檢測棉花120.6萬包、約27.4萬t皮棉(機采棉25.8萬t、手摘棉1.4萬t、皮輥棉0.2萬t)中,棉纖維長度、馬克隆值、長度整齊度指標較上年度略有下降,與圖木舒克、五家渠、石河子、巴州、阿克蘇等產棉區同年度棉花質量平均指標對比,阿拉爾棉區的棉纖維平均長度、斷裂比強度、長度整齊度相差不大。2020年全疆皮棉質量整體情況波動較大,在10月~12月時間段棉纖維斷裂比強度和長度有下降趨勢。內地專家評價為“豐產但不保質”,提醒質量變化將影響行情發展,建議注重棉花內在質量,改進棉花加工工藝,提升棉花質量品質。
棉花質量包括品種遺傳、農業生產、軋花加工、紡織品質等4個方面,品種遺傳、農業生產、軋花加工品質影響棉花品質,棉花品質影響后續紡織品質。近年來,新疆棉質量品質未能得到有效提升的主要因素與機采率提高密切關聯??偨Y有以下幾點原因:一是本地軋花能力加快提高,2020年全疆新增70多條軋花生產線;二是棉花機采率加快提高,北疆超過90%,南疆達到60%左右,采摘打包一體化的新型采摘機開始推廣;三是市場份額不斷提高,紡織企業對棉花尤其是新疆棉花的需求快速增長,棉花企業仍有重產量輕質量意識。在技術層面:一是強力清雜,機采后棉花本身的纖維長度、長度整齊度、短纖維率、斷裂比強度等指標略差于手摘棉,且其中葉屑、碎膜、塵土等含雜過多,在壓實打包/打卷中雜質與纖維連接緊密難于分離,進入軋花工序后,必須增加打擊拉扯力度清除雜質,導致棉纖維長度、強度和整齊度嚴重降低和棉結增加。二是低溫操作,新疆機采棉軋花期自10月中旬始,持續2個月~4個月,軋花企業生產廠房絕大多數為彩板房,籽棉露天堆放,有些產棉區域對籽棉不做預處理直接加工,這期間環境溫度、相對濕度、回潮率的變化,會降低皮棉纖維的物理性能。針對低溫低回潮軋花問題,采用籽棉加濕控溫的軋花加工新工藝與一系列裝備改進措施能夠經濟、有效地解決困擾軋花廠的溫控問題。
2 新疆棉花的發展機遇與挑戰
2.1 新疆棉花的發展機遇
根據全球棉花生產情況,目前棉花主產國產量分布于印度(26.1%)、中國(24.4%)、美國(13.2%)、巴西(10.6%)、巴基斯坦(3.8%)等國家,全球棉花總產量年均2 500萬t左右,其中產棉大區中國、印度和美國就占據了六成份額。在全球棉產量上,中國棉花具有一定優勢,同時還具有較好的發展機遇??v觀全國棉花生產情況,2020年我國棉花播種面積為3 169.9×103 hm2,較2019年下降,但是棉花單產有所提高,達到1 864.5 kg/hm2,2020年總產量也比2019年增加了2.1萬t。作為中國最大產棉區的新疆,2020年棉花種植面積為2 501.93×103 hm2,新疆棉花總產量高達516.1萬t,比2019年增產3.2%,棉花單位面積產量也有所增加,單產達到2 062.7 kg/hm2。2020年新疆棉花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87.3%,2021年新疆種植面積、棉花產量保持穩定,分析認為目前種植機械化程度高,收益較好,棉農種植意愿強,并且下游軋花廠收購積極性較高。目前,新疆棉花產業越做越好,作為天然纖維材料的首選,為綠色紡織品提供源動力,新疆棉花產業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2.2 新疆棉花發展面臨的挑戰
新疆棉花發展面臨的挑戰也是多方面的。目前,在新疆棉花加工設備的開發創新方面還存在不足,棉纖維附加值低,且企業盈利能力有限,靠國家政策性補貼維持盈利,在生產成本、技術創新、設備改進以及環境提升等方面還處于競爭劣勢;還存在棉花質量下降的潛在問題,除在棉花品種選擇上重產量輕質量外,更多集中于采收加工環節,如不妥善解決,無論推廣什么優良適用棉種,生產的皮棉及下游產品都難以擺脫品質先天不足的問題;無論把產業規模做到多大,最終都難提高并保持產品競爭力;棉花質量問題在新疆棉花產業中所受重視度不高,在目標價格托底下,棉農過度追求產量和衣分,舍棄質量要求;軋花廠按加工量收費,只關心速度和效率,對提高棉花質量積極性不高。全球經濟形勢依然復雜,棉花產能總體過剩,進入買方市場階段,供應鏈變化,各種因素交錯,全球市場競爭加劇。在變化重構中的國內國外雙循環體系中,保持新疆棉花產業傳統的供應地位,保證為新疆地方經濟發展和鞏固脫貧成果提供足夠產業資源,新疆棉花產業必須加強創新驅動,改進技術工藝,促進提質增效,提高棉花質量。
3 提升新疆棉花質量的對策
針對新疆棉花發展質量方面面臨的問題,解決的關鍵在于強化工序配套、技術集成,以達到良好質量效果。
3.1 優化機采棉采收加工工序,實現“少打擊,輕打擊”
目前機采棉的采收加工工序為:機采→打卷→運輸到軋花廠→貨場存放→重雜物清理→籽棉烘干→籽棉清理2道→籽棉烘干→籽棉清理2道→軋花→氣流式皮棉清理→鋸齒式皮棉清理1道~2道→取樣、打包。
建議調整為:機采→棉膜清理→籽棉清理1道→低溫烘干(利用柴油機的余熱)+籽棉清理→打卷→運輸到軋花廠→籽棉烘干→籽棉清理2道→軋花→氣流式皮棉清理→鋸齒式皮棉清理0道~1道→取樣、打包。
這樣改造,將部分籽棉清理工序從軋花廠提前到采棉環節,在棉花剛從地里采摘下來尚未打包壓實狀態下之前,籽棉中夾雜的棉葉沒有干,不易破碎,棉葉棉膜和棉纖維相對易于分離,此時進行清理更為方便徹底,可有效減輕軋花環節清理道數、力度,保持纖維性狀,減少棉結,提高皮棉質量。
為此,要改進采棉清理聯合機:拆除現有采棉機后部儲棉機箱,安裝異性纖維清理機和籽棉清理機,另配一臺車儲棉、打卷,籽棉從第一臺車到第二臺車靠簾子輸送,在簾子上將柴油機余熱引來對籽棉進行低熱風去濕,簾子抖動也有除雜功能。相似機組在美國的土豆、大豆、玉米聯合收割中均有應用,經和農機專家探討,利用現有清理機技術結合車載空間進行改造,技術不難,成本不高。
3.2 低成本改善軋花環境,實現“抗打擊,防黏纏”
軋花企業普遍認為,棉花回潮率在6.5%~8%時最有利于保障軋花加工品質。新疆受低溫影響,軋花工段棉花回潮率通常為5%~6%(甚至達3%),軋花時棉纖維內干外濕,易遇到纖維長度損傷過大、棉結索絲增加、纏繞鋸片停機等難題。
軋花車間靠吸風機輸送籽棉,車間內正壓較大,一般不完全封閉,以便排風平壓。如把車間整體改造為供暖保溫的封閉空間,必須改變建筑結構,重新設計安裝回風系統,建設投入和運行電費高昂。因此通過車間增溫控濕改善棉花回潮率與含水結構并不現實。
經現場考察和與軋花技術人員交流,建議采取經濟有效、簡便易行的局部改造方法,在軋花設備重點部位增溫控濕,從而提高軋花加工品質。建議采取以下改進方法:在軋花機、皮棉清理機兩個工段增設“房中房”(這兩個工段沒有大量氣流進出),精準實施加溫控濕;目前軋花廠大多使用傳統設備,這些設備是參照國內其他棉區氣溫特點設計,對整體封閉性要求不高,在新疆軋花期低溫環境下難以保溫存熱,可封閉軋花機部分開放部位,減緩籽棉烘烤后散熱速度;設置電加溫帶或回用軋花機電機熱量,對軋花機工作箱進行加熱。
4 建議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加之國際貿易壁壘影響,普通粗特棉紗紡織品逐步失去競爭力,發展中高檔棉紡織品成為趨勢。在設備條件不變的條件下,紡織品質量中原料因素占60%~80%。因此提高新疆棉質量對發揮我國紡織服裝產業整體競爭力至關重要。通過分析新疆棉花面臨的發展機遇和挑戰,為持續提升新疆棉質量以及保持市場競爭力,我們建議采取以下4項措施。立足棉花質量,通過不懈努力,建立健全標準化和規?;?、自動化、智能化、一體化的質量管理監測系統。
(1)轉變觀念思路。自治區農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應將發展模式從數量增長型轉變為質量增長型,以穩步提升棉花產業鏈發展質量作為“十四五”“穩棉”重點任務。
(2)調整產業政策。進一步完善、推廣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補貼與質量掛鉤試點措施,探索建立對質量不達標棉花生產者的倒逼措施。各地對軋花廠的稅收、補貼政策向改善軋花環境、提高軋花加工品質的技改項目傾斜。
(3)加強標準引導?,F行棉花收購標準中,籽棉含雜僅作為計重時的扣重指標,在質量導向下,還應將其作為分等計價的收購質量指標,引起棉農和相關部門重視。
(4)實施創新驅動。棉花科研和產業化項目要加大對“改進棉花采收加工工藝技術”“新型適用軋花機”等現實急需技術的支持力度。
(來源:《棉紡織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