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錠紡是典型的非自由端加捻,其產品在可預見的未來不可能被轉杯紡、噴氣渦流紡全部替代。環錠紡未來發展的方向是連續化、短流程、節能化和高速化,以下分別進行展望分析。
2.1.1 全流程連續化
環錠紡實現全流程連續化和無人值守一直是紡織人追求的目標之一。清梳聯、粗細聯、細絡聯的實現已經極大壓縮了用工,隨著近年的梳并聯、車間物流小車和自動碼垛打包系統的使用,以及細紗自動接頭技術的出現,使環錠紡無人操作在技術層面的問題基本得到解決。
梳理與并條的聯合機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有人進行研究了,但受制于多供一緩存式的產能平衡、奇數配置法則等問題一直很難產業化。2020年,經緯智能紡織機械有限公司解決了多臺梳棉機向一臺并條機供料、斷頭情況下梳并聯系統的正常運行等問題,在梳理與并條的連接環節,設計條子翻轉存儲裝置、條子輸送裝置,加入條子緩存裝置以緩沖和隔離單機斷頭停臺對系統的影響。目前該梳并聯系統已經得到試用,攻克了紡紗全流程連續化中的一個難題。
工業化生產中的細紗接頭仍需要人工處理,因此細紗自動接頭是實現紡紗無人值守所必須攻克的另一技術難題。20世紀80年代,國外就出現了自動接頭機樣機,但是未能在行業中大規模使用,可能存在兩個原因:一是自動接頭機的研發不成熟,二是行業需求不強烈。隨著全球勞動力成本提高,最近幾年細紗自動接頭技術再度成為熱點。2019年巴塞羅那ITMA展會上,立達公司推出的細紗機自動接頭機是一大亮點,隨后許多公司紛紛推出細紗接頭解決方案。由于有絡筒工序切除紗線疵點的保障,因而對細紗接頭質量的要求不是很高??梢灶A計細紗自動接頭技術將日趨成熟,該裝置的價格也會逐漸下降,有望產業化大規模使用。
2.1.2 縮短紡紗流程
縮短環錠紡流程也是紡織人的一大夢想,而超大牽伸則是縮短環錠紡流程的核心。超大牽伸是一個經典課題,20世紀50年代~70年代,國內外均有采用無捻棉條直接喂入細紗機超大牽伸裝置進行紡紗的探索,但終因成紗質量較差等因素,不適于產業化應用而被棄用。后期雖然一直有研究者不斷在探索,如采用三羅拉、四羅拉和五羅拉膠圈牽伸系統的方式,但是同樣也存在著紗線質量和適用性的問題。四羅拉三區雙向延伸膠圈超大牽伸裝置的出現,給超大牽伸帶來了新的思路。該裝置前牽伸區保留了向前(須條運動方向)延伸的雙膠圈,發揮主牽伸能力;中牽伸區則是簡單的羅拉牽伸,保持一定的張力牽伸;后牽伸區則設置了向后延伸的雙膠圈,以增大后區牽伸倍數至原來的2倍~3倍,提升了總牽伸能力,最終可實現超大牽伸。
2.1.3 綠色節能降耗
紡紗過程中的節能降耗也是研究熱點之一。以集聚紡為例,集聚紡一般可以分為機械式和氣流式兩種方式。機械式集聚效果略差,但能耗小。負壓氣流式的集聚效果較好,但因負壓大而導致能耗較大。有研究表明,網格圈負壓集聚紡在集聚區也是半自由端加捻,只要須條外端少數纖維包纏主體即可達到集聚作用。因此出現了脈聚紡、集聚紡加導流裝置等技術方案。脈聚紡通過對集聚槽進行分段式處理,利用其獨特的集聚槽結構減少風量從而降低能耗。在網格圈集聚槽上方加裝氣流導流裝置改變氣流速度和方向,可以更高效利用氣流起到集聚作用,通過降低負壓從而減少能耗。立達和緒森等公司不斷推陳出新,在集聚效果、集聚能耗等方面持續改進,預計低能耗的集聚紡在未來還會繼續擴大市場占有率。
2.1.4 提高紡紗速度
與新型紡紗相比,環錠紡的紡紗速度相對較低,主要受制于鋼領鋼絲圈摩擦副和氣圈張力兩大因素。鋼領與鋼絲圈巧妙配合拓展了環錠紡的應用,但同時也限制了紡紗速度,這主要是因為鋼絲圈鋼領是滑動摩擦形式,無法承受更高紡紗速度帶來的磨損和升溫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有文獻報道考慮用滾動摩擦代替滑動摩擦的方案來降低鋼絲圈磨損,提高紡紗速度;也有考慮設計一個采用磁懸浮驅動可旋轉的轉環代替現有的鋼絲圈鋼領組合來進行加捻,從而提高紡紗速度;但是這些基本處于設想或者研發的初期。
卓斯特公司推出的環錠紡多級氣圈紡紗技術,通過增大導紗鉤至鋼領鋼絲圈加捻點的距離,將原來的單氣圈改為7個~8個多級氣圈,目的是保證紡紗時氣圈的動態張力小于紗線動態強力,從而可以提高錠速。目前錠子速度可提高到34 000 r/min,這或許能夠為環錠紡紗技術的突破帶來希望。
2.1.5 新型紗線結構
在紗線結構方面也出現了一些新的技術。給液紡通過直接接觸形式對前羅拉鉗口與導紗鉤之間的加捻段纖維須條進行給液處理,利用液體與棉纖維間的潤濕與黏合,以及機械作用貼伏毛羽,提高成紗性能。芯層黏合紡是短纖維環錠包芯攜黏合劑的長絲,浸潤黏合劑的長絲與前羅拉輸出的須條匯聚并進行加捻,須條內的短纖維發生轉移并相互抱合形成連續的紗線。內外分層環錠紗是以棉纖維紡制而成的環錠紗作為芯層,表層同樣采用棉纖維,在環錠細紗機上運用包芯紗成紗機理紡制內外層捻度不同的分層結構紗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