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此問題分析,理論上后彎鉤比前彎鉤更容易拉直,但生條進入預并條機后卻是以前彎鉤為主的形態進入,這導致預并條里的彎鉤糾纏形成棉結。為此,我們公司采用改造后的生條筒做小樣試驗,即將生條筒距離底部10cm~20cm 處截斷,擴大上部下端開口,套在下部生條筒的開口處,當使用生條時,將生條開口端朝地面反向放置,取下生條筒10cm~20cm 部分,這樣生條就能以后彎鉤形態進入預并機后。
經過此項改進,在預并條里隨機截取10cm,人工目視仍然有棉結,但是偏大的棉結明顯比改進前減少,且能輕松剝開棉結,其布面棉結減少10%~15%。由于生條筒的改造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僅適用于小樣試紡,但這種方法提供了 一種減少布面因彎鉤纖維造成棉結的解決思路。
(來源:棉紡織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