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特朗普上任首日就承諾要將雞蛋價格降下來,但其執政滿一個月時,美國蛋價已較去年同期上漲了近60%。
眼下,“蛋荒”的美國,開始向盟友“求蛋”。但忙不迭進行“雞蛋外交”的美國政府似乎忘了,所求的盟友正遭受著自己的各種“欺負”。
說起“蛋荒”,本怪美國自己。2024年,禽流感在美國再次暴發,全美有約3500萬只蛋雞被撲殺,其中近一半發生在第四季度,這是導致美國蛋價飆升的直接原因。
但是,在應對“天災”的過程中,美國的“內耗”大大加劇了“蛋荒”的劇烈程度。美國蛋雞產業高度集中,大部分蛋品由少數大型公司壟斷。飆升的蛋價是消費者的災難,但對行業巨頭來說,卻是一場不可多得的“財富收割季”,導致這些資本寡頭并沒有什么動力真正去應對禽流感疫情。數據顯示,美國最大的雞蛋生產商卡爾梅爾食品在短短幾個月內,收入同比增長82%,利潤增長500%,股價更是翻倍。而為了掩飾自己不是禽流感“疫區”,美國公司甚至不愿對蛋雞進行疫苗接種,只采用大規模撲殺的方式進行防疫,進一步限制雞蛋產量。
在“無形之手”胡作非為之時,“有形之手”則忙于甩鍋卸責。美國農業部長布魯克·羅林斯在接受采訪時將雞蛋價格暴漲歸咎于拜登政府,但民主黨也不甘示弱,反問特朗普政府為何沒有提前采取措施防止食品價格失控。特朗普更是不著邊際,面對輿論質問,一邊吹噓自己僅花了三周時間,就讓“美國再次成為受人尊重的國家”;一邊又表示自己僅上任三周與“蛋荒”無關,“這是拜登造成的?!?/font>
民以食為天。收割財富也好,潑臟抹黑也罷,都無法讓雞蛋從貨架上長出來。有機構預測,美國雞蛋價格2025年還將上漲41%。面對普通民眾愈發難以忍受的憤怒,美國政府宣布在一兩個月內將尋求進口7000萬至1億枚雞蛋,并為應對禽流感撥款10億美元。
特朗普自信滿滿,以為號令一出,各方盟友自會積極“勤王”。但定睛一看所求對象——美國最大的進口來源國加拿大,正在承受特朗普的各種勒索與羞辱;農業與畜牧業強國丹麥,自家領土格陵蘭島也在特朗普的“吞并”狂想之中;芬蘭、荷蘭、瑞典等國,同樣是特朗普關稅大棒的暴擊對象……如此求人,結果自然是碰壁,許多歐洲網友還紛紛留言嘲諷,“你們自己去讓你們的雞蛋再次偉大?!薄按蛑P稅戰還想要雞蛋?!?/font>
從加征關稅到威脅入侵,美國一邊咄咄逼人,一邊伸手要蛋,看似矛盾可笑,卻符合強盜邏輯。
無論貿易還是外交,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礎上才有協商的可能,這是國際社會交往的基本準則。而美國是“既要又要”,自己永遠優先,絲毫不顧他國利益。就在美國求著國際供應鏈給點雞蛋的同時,副總統萬斯又在公開場合大罵全球化和國際分工體系導致美國落后,完全不談美國在全球化進程中得到的紅利,也不提是美國資本的逐利性才導致自身“去工業化”問題。
“通商者,相仁之道也,兩利之道也”。這世界不存在只有一方獲利的買賣,多極化、全球化的現實也不會總讓美國“強買強賣”。小小雞蛋能不能讓美國從不可一世的狂熱中稍微冷靜下來?不要再以“強盜”形象接“回旋鏢”了。
撰文: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