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普通纖維
普通粘膠纖維又可分為棉型(人造棉)、毛型(人造毛)、中長型、高卷曲和長絲型(人造絲)。
普通粘膠纖維橫截面外邊緣呈不規則的鋸齒形,有明顯的皮-芯結構;結構的規整性和均一性較差;物理機械性能較差,干強低,濕態強度低,延伸度大;纖維素分子鏈取向度較低,側序低,具有中等結晶程度,結晶粒子粗大。
2.高濕模量粘膠纖維
高濕模量粘膠纖維具有較高的強力、濕模量,濕態下強度為 22cN/tex,伸長率不超過 15%。
一類為波里諾西克(polynosic)纖維,為日本開發,在日本稱之為虎木棉,于上世紀五十年代實現工業化。我國在 20 世紀 60 年代生產的富強纖維即屬同一類型。
另一類為變化型高濕模量纖維,簡稱為高濕模量纖維(HWM)。這類纖維的強力和濕模量低于波里諾西克纖維,但斷裂伸長較高,勾結強度特別優良,基本克服了波里諾西克纖維纖維勾強較差、脆性較大的缺點。經典產品為上世紀70 年代奧地利 Lenzing 公司開發的莫代爾(Modal)纖維
3.強力粘膠纖維
二超和三超:截面接近圓滑的圓形,全皮層結構,截面結構比較均一。
結構的規整性和均一性較好;較高的取向度,較低的結晶度、晶區小而均勻,側序較低,側序分布集中;機械性能良好,斷裂強度高,斷裂延伸度也較高,模量較低,耐疲勞性能優良。
改性粘膠纖維有接枝纖維、阻燃纖維、中空纖維、導電纖維等。
以上內容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