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產中,紗線張力控制的主要措施是選用合適的鋼絲圈重量,其主要依據是在各種氣圈高度的條件下,能維持正常的氣圈形態和較低的斷頭??紤]的重點是在管底成形結束時卷繞大直徑的條件下,氣圈不應過大,而大紗卷繞小直徑時,氣圈又不宜過小。紡相同線密度的細紗,各廠由于紡紗條件不一樣,如錠速高低、卷裝尺寸大小以及鋼領新舊程度等差異,所用鋼絲圈號數不盡相同。選用時應考慮如下原則: (1)鋼領的新舊程度:新鋼領使用時,表面摩擦系數高,所以鋼絲圈宜偏輕,待跑道光滑后再加重至正常重量。由于摩擦熱等原因,鋼領使用半年左右時間,表面會形成光亮的金屬熔結,破壞新的摩擦面,使摩擦系數降低,即鋼領衰退,造成氣圈膨大而撞擊隔紗板,使紗條刮毛、張力波動大而斷頭增加。此時應增加鋼絲圈重量。當鋼領衰退嚴重、加重鋼絲圈效果不顯著時,可更換鋼絲圈型號來改變鋼絲圈在鋼領上的接觸弧長,使鋼領再使用一段時間。 (2)紗線線密度:粗特紗氣圈回轉離心力大,氣圈凸形易于膨大,鋼絲圈宜偏重掌握,以利于穩定和控制氣圈形態;細特紗因強力相對較低,鋼絲圈宜偏輕掌握,以利于緩和張力與強力的矛盾。 (3)鋼領直徑:鋼領直徑大,氣圈底端張力大,鋼絲圈宜輕,以降低紗條張力,維持正常氣圈形態。 (4)錠子速度:紡同樣線密度的紗,若錠速高,紗條張力大,鋼絲圈宜偏輕。 (5)溫濕度變化:夏季黃梅季節溫濕度較高,鋼絲圈宜適當加重;冬季氣候干燥,相對濕度低,鋼絲圈宜偏輕掌握。 |